林黛玉进贾府时,展现了三种处世智慧,现在很多大人都做不到

贾府里人人都夸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特别会做人,不像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一张嘴怼得人无法招架。可他们不知道,当初刚来贾府的林黛玉,其聪明谨慎与宝钗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书中第三回,六岁的林黛玉初入贾府,面对陌生的环境,她步步留心,事事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她的一言一行,展现了超乎年龄的聪慧、得体,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1、有一种能力,叫懂得拒绝

有人说,懂得拒绝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技巧。确实是如此。

如果很生硬地拒绝,不给理由或者给出的理由很牵强,那么不仅达不到原本的目的,反而还容易造成误会,生嫌隙,加深彼此的矛盾。

对于这一点,黛玉就做得非常好。

在书中,黛玉跟着邢夫人去拜见贾赦这个舅舅,不料因贾赦身子的原因没见到。于是坐了一刻后,黛玉便准备起身告辞,这时,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

黛玉笑着婉拒:“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迟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短短一句话,先是感谢了邢夫人的赐饭,感谢她对自己的爱惜之情;又解释了拒绝的原因,是因为还要去拜见贾政,吃了饭再过去就有点迟了,并不是有意推辞,希望舅母可以谅解自己;另外也表示,自己很愿意改日再陪舅母吃饭。

果然邢夫人一听,笑着应了,还命两三个嬷嬷用之前的车好生把她送过去了。

三毛曾说过:“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

黛玉在拒绝的时候不仅给出了合情合理的理由,还顾全了长辈的面子,非常有礼数。所以,即使是平时很小心眼、爱算计的邢夫人听后,也是高高兴兴地表示理解,还把她送到了仪门前,看她上车后才回去。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因为不懂得拒绝而得罪别人,被骂情商低。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林黛玉能把拒绝别人这件事做得这么漂亮,不可谓情商不高啊。

02、有一种实力,叫察言观色

鬼谷子说:“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意思是说,耳朵和眼睛是能够帮助人思考问题的,而不是单纯的摆设。

尤其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更需要懂得察言观色,用眼睛观察四周的环境,用耳朵倾听对方的话语,再用大脑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不是别人让你说什么做什么,你就说什么做什么,只会一味顺从,没有自己的判断。

黛玉跟着众嬷嬷来到荣府贾政住处后,一直在细细观察四周的陈设,当嬷嬷让她去炕上坐的时候,黛玉并没有顺从,而是通过观察炕沿上的两个锦褥对设,分析出炕上的两个位子自己坐上去不合适,所以并没有上炕,而是在东边的椅子上坐了。

之后进入王夫人房间的时候,也是如此。王夫人让她坐东边,黛玉坐在了炕边上的椅子上。因为她看到王夫人是坐在西边下首的位子,心中料定了东边是贾政的位子。她作为一个晚辈,怎么能上座呢?随后是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才挨着王夫人坐下了。

在古代,座次是不能乱坐的,它往往是有主次、尊卑之分的。坐错了不仅仅是失礼的行为,更可能会得罪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黛玉通过细心的观察,缜密的分析,所幸没有坐错位子,不然王夫人即使面上不会说,心里也会认定黛玉是一个不懂礼数的人,即使是她主动让黛玉往东边坐的。

不仅是在座次礼仪上,在吃饭喝茶的礼仪上,也是通过谨慎观察,黛玉才没有出丑。

在家的时候,林如海都是教导她以惜福养身,吃饭后待米饭消化,过一段时间后再吃茶,才不会伤脾胃。可到了贾府后,习惯完全不一样了。晚饭刚吃完,就有丫鬟们捧茶上来。

黛玉看到这,并没有盲目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赞同,而是“入乡随俗”,一一改过来。

她不动声色地接了茶,观察后发现这是漱口用的,也学着其他人漱了口,洗手后,再喝后面呈上来的茶。

在这个过程中,黛玉完全没有表露出分毫自己的无知和疑问,而是小心翼翼地完美融入了其中,仿佛她一直以来也是这样的饮茶习惯。

在之后读书的问题上,她也是表现很好。

刚开始贾母询问她的时候,她回道:“只刚念了《四书》。”到后面宝玉再问她的时候,她一改之前的回答,只说:“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贾母在回答贾府小姐们读书问题时说了:“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就罢了。”

林黛玉从贾母的话中,听出了贾母对女子读书的态度,并不是像父亲林如海那样支持女子多读书,而是只需要识字就行。了解到这层意思之后,黛玉很聪明地改变了话术。毕竟之后一直都要在贾府生活,自然不能惹最高当权者不高兴。

这一桩桩一件件,从座次到喝茶,再到读书,林黛玉的表现处处得体,没有出一次错,这都和她的察言观色能力脱不了干系。

为人处世,察言观色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人会时时提点你,更多的时候,是需要自己聪明点、细心点,通过察言观色,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对应的策略和处世的态度。

03、有一种善良,叫懂得体谅

很多人都说林黛玉很刻薄、小心眼,不懂得体谅别人,就因为周瑞家的最后一个给她送宫花就讽刺别人一顿。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她作为贾府的客人,却偏偏被排到了最后,难道只是因为顺路,黛玉住的最远吗?这里面何尝没有对黛玉的轻视呢?如果黛玉此次选择了默默接受,那么之后等待她的,只会有更多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黛玉的发声不仅是表达她的不满,更是要跟这些势利眼的下人们传达出一种声音:她不是好惹的!

所以,林黛玉并不是不会体谅别人,而是周瑞家的不值得体谅。她对于值得体谅的人,还是很体谅的。

宝黛初见那次,宝玉因为黛玉没有玉,大发脾气,摔了那宝贝的玉,惹得一大家子乱成一团。黛玉当时没有说什么,可到了晚间,自己却一个人在房间淌眼抹泪。

对于白天发生的事情,她非常自责:“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狂病,倘若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

老子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黛玉岂止是不责于人,更是过于责怪自己。

所幸在袭人的开导下,她放下心来。之后在袭人提出要拿玉给她看的时候,她以“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制止了。

看吧,谁说黛玉不懂得体谅。如果她真的不懂得体谅,只顾自己,怎么会往自己身上揽责任;如果她不懂得体谅,怎么会连忙制止袭人去拿玉的行为,还不是因为不愿意打扰了别人休息,不愿折腾袭人,才善解人意地提出“明日再看也不迟”。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容易。懂得换位思考、有同理心,是一种很难能可贵的品质。林黛玉作为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短短一个章回,林黛玉的所言所行,无一不令人佩服。

六岁,在现代小孩还在玩泥巴的年纪,林黛玉已经在为人处世方面修炼得很通透了,甚至强过很多大人。

她懂得如何礼貌又不失尴尬地拒绝别人;她善于观察,处处妥帖;她不任性,懂得体谅他人。

这样的林黛玉,谁还敢说她不懂人情世故?所以,千万别被骗了,林黛玉可是一个处世的高手!

作者简介:玲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