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三段闺蜜情,揭示了成年人的交友真相

作家刘瑜说过:“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个喷嚏而已。

人来人往,暑往寒来,刚开始要好的朋友,可能提前就离了场,而中途出现的人,却可能和我们相伴到老。

就像陈奕迅歌词里唱的:

“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这让我想到了张爱玲的故事,她的三段闺蜜情,揭示了成年人的交友真相。

张爱玲与炎樱

有些朋友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

炎樱是张爱玲的大学同窗,炎樱热情直爽,聪明有趣,张爱玲沉默清冷,性格的互补,让两人亲密无间。

张爱玲十分欣赏炎樱,将她说过的一些有趣的话,记录下来,编成了一本《炎樱语录》。

炎樱为她的书画封面,只打了草稿,张爱玲喜欢得不得了,一笔一笔地临摹。

一次放暑假,炎樱没有等她就回上海了,张爱玲倒在床上嚎啕大哭。

后来炎樱去了日本,发展得顺风顺水,而张爱玲的境况却不太好。

早年在中国,炎樱仰仗张爱玲结交名人;

到了纽约,主场发生了变换,张爱玲要倚仗炎樱才得以住进救世军办的贫民救济所。

大概在她最失意时,受到了炎樱的冷遇,加上炎樱的夸夸其谈,有意无意炫耀自己,让张爱玲感觉很受伤。

两人没有了共同语言,只能从回忆里找共鸣。

炎樱给张爱玲写了好几封信,都未得到回复。

有一次炎樱给张爱玲写信,一开头便满腹委屈地抱怨:

“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

但接着又继续夸耀自己挣了多少钱,有多受欢迎。

张爱玲回复她:

“我不喜欢一个人和我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

作家闫红说:像张爱玲和炎樱这种友谊,是只可以共青春,不可以共沧桑的。

想起了一位网友的故事:

她生活在长沙,她的闺蜜嫁到西雅图后,和她聊天时总有意无意透露着优越感,说话夹杂着英文,一副指点江山的高姿态,让她很不适。

闺蜜经常将西雅图与长沙对比,网友说不喜欢这种无意义的对比,可她仍然我行我素。

还经常对她说:“真希望你来西雅图看看,你肯定就不想回去了。”

如此几番,网友便主动疏远她了。

不禁让人感慨,“不是所有人,都能原谅朋友的得意洋洋爱炫耀。”

《千与千寻》中说过: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有人在中途上车,有人在中途下车,有人陪我们到终点,有人只能陪我们看一段风景。

生活轨迹的偏离,三观的改变,都让我们渐行渐远。

时光无法帮我们留住所有人,总有人要先走。

分别才是人生常态,而体面告别是最好的姿态。

张爱玲与苏青

再好的关系也会输给没有分寸感

张爱玲还有一个闺蜜,是苏青。

她们彼此欣赏、惺惺相惜,两个人被称为民国文坛双姝。

张爱玲曾说过:

“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苏青也在公开场合说过:女作家中,我只看张爱玲的。

当时苏青办《天地》杂志,急需一批作家,便极力邀请张爱玲供稿,就这样两个人从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发展为了闺蜜。

当时的《天地》杂志,基本上是靠张爱玲挑起了大梁。

她们之间没有一点文人相轻的习气,张爱玲的名气比苏青大很多,但苏青从不嫉妒,反而卖力帮她宣传。

苏青很感激张爱玲,张爱玲亦十分欣赏苏青。

但后来,却因为一个男人渐行渐远。

苏青与胡兰成相识更早,当时胡兰成看到了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一见倾心。

便追问苏青作者是谁,苏青介绍张爱玲给胡兰成认识时,万万没想到会成全一段倾城之恋。

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一起时,还曾密会苏青,被张爱玲撞个正着,当场醋意大发,面色十分难堪。

之后便心存芥蒂,和苏青也就渐行渐远了。

朋友之间相处有一条铁律:千万别和对方的伴侣走得太近。

讲究分寸感,不仅是洁身自好,更是保护了一段友谊。

闺蜜之间插入了一个男人,友情分崩离析也是无法避免了。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网友说:

自己想向朋友的老公请教一些工作上的专业问题,但为了避免尴尬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她建了一个微信群。将朋友和她老公、自己的老公都邀请到群里。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让彼此都感到舒服。

就像袁咏仪在节目里说的,有什么事可以和我商量,不一定要主动加我老公微信。

章子怡很认可这一点,不是说要给人误会的可能,而是不给别人幻想的空间。

关系再好的朋友,也要懂得避嫌,不该越界。

周国平先生说过一句话:

“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分寸感,不是指疏远,也不是指傲慢,而是指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清醒认识自己的位置,然后做出合适的举动。”

张爱玲与邝文美

余生,没必要把太多人请进生命

对张爱玲来说,在香港那段日子里,唯一值得庆幸的便是,结识了邝文美、宋淇夫妇了。

他们是她无尽黑暗里的一座灯塔,不仅给予她精神上的慰藉,更在生活上指引着她前进的方向。

当时张爱玲在美国驻港领事馆新闻处任职,邝文美和宋淇是她的同事,也是做翻译工作。

邝文美是张爱玲的读者,很喜欢她的作品。

很快两人便成了闺中密友,邝文美几乎天天去张爱玲的住处小坐一会儿,谈过去聊未来。

张爱玲在给邝文美的信里说过:

“我绝对没有那样的妄想,以为还会结交到像你这样的朋友,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再没有这样的人。不过有了你这样的朋友之后,也的确是宠坏了我,令我对其他朋友都看不上眼。”

张爱玲刚到美国时,手头没钱,是宋淇作担保,预支了剧本的费用,张爱玲才得以成行。

宋淇给她提供许多写作机会,让她得以维持生活。

为她的作品出版四处奔走,才让她的作品再度走红东南亚。

张爱玲给邝文美和宋淇夫妇写了六百多封信,跨度长达40年。

在张爱玲最失意时,他们给予她无限帮助和温暖。

张爱玲亦十分感激,在她去世后,将遗产赠给了邝文美夫妇。

张爱玲在纽约时,已经阅尽千帆,灵魂和身体都很疲惫。

时间不够用,精力也不够用,她必须删繁就简,大刀阔斧删去一部分友情。

张爱玲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孤傲冷清,她只是懂得把时间和精力留给值得的人。

苏芩说: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会把你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钱钟书80岁那年,大家要给他做寿。

一位朋友打电话来询问他生日具体是哪天,夫人杨绛玩笑着挡驾:“没有那一天啦!”

原来钱钟书早已有言在先:

“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每个人都渴望知己变老友,但时光像一把筛子,总有人遗留在了过去,也总有人会参与我们的未来。

就像蔡康永说的:

“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绑。”

在的时候,互相珍惜,走的时候,体面告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