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秦山房“印”象

在一群喧嚣孩童中穿过,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景象,见桌前北魏佛造像仰视明眸,两壁秦玺汉砖,万卷藏书,又加以书画增色,想来,主人是怎样的雅致?

琅琊也,人杰地灵,古有书圣王右军、大将军蒙恬均成长于此。在这片富饶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位赤子怀以对艺术炽热的追求,走出大山,经历百般磨难,终登大雅之堂,这便是今天的十二届国展新锐-见秦山房张红欣先生。

我与红欣仁兄初见于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十二届国展培训班”,一见如故,原因有二:一、“我们现在均生活于郑州,而且前不久在河南印社第二届篆刻展上均入展,算是有同科之谊”。二、“我们祖籍都是山东,从小生活于此,后因求学离走他乡”。正巧我俩清晨才至班里,故分配于一间寝室,所以七人宿舍变成二人间,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于学习,于生活。他为人低调谦虚,热情执着,性格直爽,在班里有人索印他概不拒绝,他认为别人喜欢他的印就是对他的认可。

他本科就读于遵义师范学院美术专业,师从沈宁波教授学习中国画,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并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毕业生”。他少年家境贫苦,为讨生计,在年后的各大庙会常常可以看到有一位背着画板的少年,穿梭在人流之间,趁城管不注意时伸摊为顾客画“艺术姓名字”,他的手在寒风下皲裂,他不以为意。在他说下这段话时,他的眼神有些黯然。他于艺术有着百折不挠的追求,曾可以为创作一张画,刻制一方印而至黎明时分。孟子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正是他向上的精神动力。

他接触篆刻源于小学刻划橡皮章,很多印人都有相似的经历。待到初中时,他徒步爬山去寻找可刻的山石,并有了他人生中第一本书法篆刻字典-《五体字典》,这个状况一直持续着,直到他走出山区来到贵州求学。在大学里结识了沈宁波教授,接触到了更好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料,才得以开阔眼界,投入无限的创作激情中……这期间为聊以生计多涉猎“汉印”甚至偏“巨来印风”,后受许雄志先生所著《秦印技法解析》一书所影响,越发认知秦印之美,从而确立了自己的路线。正如李刚田先生所说“入古愈深,所得愈新”。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缘分所致他结识石雙樑先生。红欣兄敏而好学,为学日益,他的求学精神为人打动了老师,欣然成为入室弟子。

石师曾有一文,题曰《方寸纳海,真实不虚》吾以引用:

“鸿鑫仁弟乃临沂之水土养育,右军大令故里之贤杰。此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鸿鑫仰慕先贤,幼时既喜丹青,及长于金石,用功尤勤。篆刻虽方寸之末技,但其之朱白、阴阳、虚实相生之道,却极为玄奥,妙理如心。书画、金石诸艺事,互生原同。此三者当为事一,都为修心、养心、净心之道。鸿鑫敏而好学,拟古于秦汉六朝印格、印调,自有会心处。观其近作十余枚,拟秦人法度,不轻浮、不纤巧,朴实浑穆、端庄持重,斯为善学古人矣!古人作印不求工致,自然成文,疏密巧拙,器术法道,自然而然。张在辛《篆印心法》云:篆籀之文各有时代,各有字法,如人之有族姓,物之有种类,当先辨明,心求古今不紊,繁简得宜,方圭圆璧,整齐错落,合为一家眷属,乃成族类。印家秘言,真实不虚也。

印之精命在于文。字法之述,字有正侧,正则左右相生,侧则左右相顾。使刀如笔,正所谓成竹在胸,然后兔起鹘落。意常在刀笔先,此乃心法之方寸藏大千。心空者,纳大海也。

与鸿鑫仁弟共勉,以兴金石之艺事。”

大学毕业后他为考取研究生用了三年的时间,这个时期他是孤独的,正是这份孤独使他沉淀自我,寻找新生,他所信仰的就是王阳明“心学”的力量。每年成绩单下发时,总是在英语上栽跟头,后来他索性弃之考取功名而转入工作,来到郑州受聘于莲花街小学。领导的大力支持,同学们对艺术的高涨热情,很快便成立了“砚田小农”兴趣班,意为以砚为田,每天都在辛勤的耕耘劳作,而小农就是指的孩子们。前不久“砚田小农”亮相教博,魅力珠海绽放风采 ——莲花街小学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并且每年他都会组织师生在张伟革美术馆、郑州美术馆等各大展厅举办“书画篆刻展”,而在开幕式的仪式上他却不会出席,而是默默的在背后付出,藏匿于大千,我想,这大概是与红欣兄的人生高度是脱不开干系的。老子有言:“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他行走的轨迹便是“道”。

在学生们眼中,他是教书育人的好老师,教授学生绘画习字,他更注重兴趣和孩子审美的培养,他常常说:“学生画的比我好”。他教授的学生摹印率真,富有意趣而不做作,重视基本功和文字修养。有一次我至见秦山房学习整纸拓,这时学生来问:“‘琼’字在字典中查不到,是不是把‘王’和‘京’拼在一起呢”?张老师答曰:“不可以。福厂老人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印可参考”。这小小的细节,足以见得鸿鑫仁兄治学之严谨!

于今年红欣兄曾为我治印两方,我答曰:“当束之雅风乐堂高阁”,一句玩笑话,也见我对他的敬佩和追慕。红欣兄以刻制秦印为主方向,于斋号中就可见一斑。他的篆刻艺术古茂渊懿,流动出一股清刚之气。章法排布庄若对越,以方重而转奇;追秦暮秦,随方变化,位置天成,气象万千,姿态横出。我曾戏说:“你刻的印章放在秦印印谱中我觉不会察觉到”。

他十年磨一剑,由量变到质变,于今年在河南印社第二届篆刻展上制作了人生中第一张专业印屏,随之而来的是-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2019“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2019“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展,并在“莱商银行杯”临沂市第三届篆刻艺术作品展中获奖。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鸿鑫仁兄的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正是由于他十年来日拱一卒的积累沉淀再到爆发。

我于孩童的欢歌笑语中离见秦山房渐行渐远,脑海中的画面一幕幕浮现。见秦山房何许人也?教师,印人,画家……角色变换着。不变的是,他那颗追梦的心,赤子般的情怀!

(作者 仝昊)

张红欣

山东蒙阴人,别署见秦山房

师从沈宁波、石双樑先生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南印社社员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

临沂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临沂印社理事

作品入展、获奖: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中书协)

2019“书圣故里·中国临沂”中国书法临书大会(中书协)

2019“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展(中国文字博物馆)

第二届河南印社篆刻艺术展(河南印社)

“莱商银行杯”临沂市第三届篆刻艺术作品展获奖(临沂印社)

第三届“陈介祺奖”万印楼篆刻艺术大展获奖

“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精英奖

首届“颛臾杯”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

首届“笔祖蒙恬杯”全国书画篆刻大赛获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