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细节写好?

来源|华文融媒云

与学员的N次通信

(第三十四封信)

刘国昌

XX学员:

你好!你来信说想就“如何把细节写好”的话题进行一番讨论。这个想法好,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事儿——

为聊出点效果,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的形式进行。这也许会更好些。

A:大家都知道写稿子要有细节,那究竟什么是细节呢?

B:我想你一定读过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老师写的关于焦裕禄的通讯,里面的细节不少。印象最深的要说是焦裕禄那“藤椅上被顶穿的那个洞”;你也一定看过巍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通讯,肯定会被“那个牺牲了的战士口中仍咬着敌人的半个耳朵”的细节所感动。

A:是啊,您说的这些我都看过好几遍,很感动!留下深刻的印象。

B:这就是细节,这就是典型的细节。记者采访时就是要采集这样典型的细节。

A:明白。下面请您从概念层面再讲讲什么是细节,好吗?

B:从定义上说,细节是指在消息、通讯中描绘人物风貌、事件场景、自然环境、展开情节的最小组成单位,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从外延上说,具象就比较多了。下面我举个例子——

人民日报驻河南高级记者戴鹏,曾写出“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长篇通讯。他在总结写作体会时,特意对细节作了阐述。

在他看来,细节如同血肉的细胞。具体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稿中,细节是强音符,是“催泪弹”。

那么,细节体现在哪里呢?他认为有以下5个方面——

1、细节可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动作。

2、细节可以是一个物件。

3、细节可以是一段小的情节。

4、细节可以是一幅画面、一个小的场景。

5、细节可以是一颗小小的泪珠,一个细微的眼神。

以上所说的5个方面的特征,在他写的那篇追记任长霞的通讯中均有体现,确实很具体、生动。

A:听您这么一说,对细节这个概念明确多了。那么在采访中如何捕捉这些细节呢?

B:办法是很多的,每个记者、每个通讯员的办法也不一样。但一点则是共同的,那就是一定要到现场去看,学会观察、学习捕捉。

请看下面的例子:

中建四局三公司宣传干部李安心在一篇文章中谈到,采访中,一定不要放过体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细节,对细节要刨根问底。

他举例写道:在采写《“钢筋匠”沈建明》一文时,我到现场去观察。看到沈建明在工地绑扎钢筋现场,一眼就看到工人绑扎钢筋的尺寸有问题,说钢筋与钢筋的距离大了2厘米,要求工人返工。

工人一脸惊讶,你怎么能看一眼就知道?不信。他拿出卷尺一量,果真大出2厘米,而且说出了国家规范标准是在一本书的那一页上。最后看到了他挎包里那本书,确实在那一页里有此规定。原来那本书都被他翻烂了边缘。

这是个多好的细节啊!将其写进稿子里,肯定生色!果然,此稿被贵州日报、工人日报等10多家媒体刊发。

李安心这里写的“2厘米”、“那本书都被他翻烂了边缘”,就是两个很好的细节。他抓得好,写得好!有了这样的细节,“钢筋匠”沈建明的人物形象就具体、鲜明了!

A:明白了!细节很重要,但它并不神秘。只要用心去找就能找到。

B:是的。找细节要在一定主题指导下去找。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再继续聊!

编辑|谢美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