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这些照片穿越乌拉圭北部的草原,“路易斯·法比尼‘高乔人’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近日,“路易斯·法比尼‘高乔人’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19幅乌拉圭摄影师路易斯·法比尼镜头中的乌拉圭高乔人和他们生活的土地。

1.jpg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普拉多竞技场,竞技秀裁判多罗·卡斯蒂约斯。 路易斯·法比尼(1965-)钯铂纸基 60x50cm 2006年 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藏。

高乔人是西班牙移民与土著妇女结合的后裔,主要生活在乌拉圭、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以及巴西南部平原地区。 “高乔”音译自西班牙语,是流浪汉、浪子的意思。高乔人象征着自由和个性,是乌拉圭文化的重要象征。

2.jpg

▲乌拉圭塔夸伦博克里奥罗马(本地马)。 路易斯·法比尼(1965-)钯铂纸基 60x50cm  2006年 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藏。

路易斯·法比尼,1965年出生于乌拉圭,自学成为摄影师,曾辗转于南美洲、欧洲和美国。2000年之后,法比尼一直致力于拍摄乌拉圭的文化遗产,与高乔人共同生活数月,记录下他们的精神风貌和生活面貌。“这组照片拍摄于2005年至2006年。在和一位老高乔人喝马黛茶聊天时,我问他谁是高乔人。他沉默了两分钟后说,高乔人就是他脚下的那块土地。于是我决定去找一个人和一匹马,并用相机记录下来。我的作品由此而生。”路易斯·法比尼在展览开幕式上的视频致辞中说道。

3.jpg

▲乌拉圭塞罗拉尔戈,冬季牧场,牧人正要套住小马打烙印。 路易斯·法比尼(1965-)钯铂纸基 60x50cm 2006年 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该展览聚焦高乔人的生存状态,以直观的视觉图像引导中国观众一起穿越乌拉圭北部的草原,探索草原牧人的生活,通过艺术语言拉近两国人民心与心的距离。

此次活动为中国美术馆与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的馆际展览交流项目,也是在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项目框架下双方的再次合作。中国美术馆与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18年,在中乌建交30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馆、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和乌拉圭东岸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乌拉圭的瓜拉尼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通过158件(套)乌拉圭瓜拉尼人的手工制品立体展现了瓜拉尼人的民间艺术传统及其当代转化。

4.jpg

▲乌拉圭派桑杜,圣碧翠丝牧场,将母马和小马赶回牧场马厩。路易斯·法比尼(1965-)钯铂纸基 60x50cm 2006年 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藏。

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表示,文化是中乌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有助于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互信,希望观众通过“路易斯·法比尼‘高乔人’摄影展”深入了解乌拉圭的文化。他透露,今年,中国美术馆还将与乌拉圭视觉艺术博物馆、乌拉圭前哥伦布土著艺术博物馆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合作举办中国传统艺术展“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

据悉,此次展览在中国美术馆10、11号厅展出,展览将持续至5月8日(周一闭馆)。



  来源:综合自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

       图片:中国美术馆官网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陆正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