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读书单”⑫作家葛亮:我所感兴趣的,恰是若隐若现的“瞬间”史观

本期“疫读书单”来自作家葛亮,去年,葛亮最新小说《瓦猫》获得“晶报·深港书评”2021年度十大好书,这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三篇小说《书匠》《飞发》和《瓦猫》,分别是修复古籍的书匠、在传统和创新面前的两代理发师和西南联大在西南那段历史的演义。传统与创新,正是葛亮近些年所关注的主题,他的“疫读书单”也呈现出他对此的思考。

《据几曾看》

葛康俞,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

上世纪四十年代,老一辈艺术史家在四川江津撰成的著作,著录并品评了我国自西汉至晚清的书画珍品,或辨析源流,或阐发画理,尽具卓见。宗白华先生抄录全稿留存,并题写书跋,曰“文辞典雅,书法精秀”。在大时代的变革节点,作者认为中西艺术的结合有其前提,便是在各自的发展中产生良性的互动与对话。其实质即倡导民族文化之尊严。书中写道,“中国绘画笔墨本身已有世界美术无其匹敌的美妙。”因此,也更为强调要将中国的绘画体系求本溯源,“吾人要接上宋元的环,走上中国绘画的道路”。本书以丹青为引,见中国艺术史如大水浩汤。且进且行,而终归于海。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杨潇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次动人迁徙,留下了岁月辙印。八十年后,一个年轻人重新以步履丈量这条心路。二百四十四个学生和十一位老师,加入了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旅行团所经之处,而今人物皆非。如耗时漫长的“重复摄影项目”。这些沧桑变迁的风景,如当年旅程的沉淀。民族存亡之际,久远的困厄与牺牲,袤袤而过,历历于前。一次穿越中国西南偏僻腹地两个多月的长征,造就了一代青年,从容面对未来。这是重走的意义。知晓一个文化体系得以如此坚韧的来处,这么近,那么远。

《伦敦六百年》

[英]马修·格林 ,刘耘/陈冰译,南海出版公司,2020。

企鹅出品的纪录片式的城市史著作,跨越伦敦不同时期的全景文字导航。以小说笔法,切入这座城市的历史纪年。琐屑与丰饶的细节,如枝蔓缠绕,充盈了书中章节。深入伦敦的街巷,戏院、酒肆、咖啡馆,法庭、监狱,且行且进。这座城市的历史,无论的是至暗时刻,抑或光怪陆离,瘟疫、大火、剧院文化崛起,全然条分缕析,化身为冷暖自知的现实日常。读者便是一个踏踏实实的都市漫游者 ,如作者在书末所写:“无论作哪种比较,无论在何处徜徉,无论是21世纪的布鲁姆茨伯里,还是17世纪的河岸区,总会有新的发现等待着你,总会有新的大门赫然洞开”。

《捡来的瓷器史》

涂睿明,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

碎裂的意义,因其不再完整,便不够堂皇,为其憾。然而,也因是局部,管中窥豹,终得观其盛。一个“捡”字,由字面已可见拾遗的意思。这本书的结构,以“瓷片”作眼,一章一枚,不贪其大,而聚焦于“瓷器史的重要瞬间”。或者说,这是一本有关于瓷器的“故事”。故者,旧也。有岁月洗礼,也有戏剧性的起承转合。艺术的成长有其定数,也有气运。我所感兴趣的,恰是若隐若现的“瞬间”史观 。在漫长而笃定的瓷器史上,那一次次的“意外”。意外,在工艺上体现为无意为之的嬗变。

《梅里雪山》

小林尚礼著,乌尼尔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

《中世纪之美》

[意]翁贝托·艾柯 ,刘慧宁译 ,译林出版社,2021

《那间街角的茶铺》

王笛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

《应邀之作:拉金随笔》

[英]菲利普·拉金 ,李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

荐书人:葛亮

葛亮,1978年出生,原籍南京 ,现居香港。哲学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文字发表于两岸三地。著有长篇小说《朱雀》、小说集《七声》、《谜鸦》、《浣熊》、《戏年》、《相忘江湖的鱼》,文化随笔《绘色》等。2016年8月出版首部散文集《小山河》,10月出版南北书之《朱雀》《北鸢》。2021年新作《瓦猫》获选晶报·深港书评2021年度十大好书。202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征集启事:

今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这其中也包括了阅读。当下的阅读都可以被称为“疫情时期的阅读”。每一个爱书之人,一定有一份意义非凡的“疫读书单”。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从即日起,晶报发起“疫读书单”短视频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征集在疫情期间为自己带来温暖、力量与思考的阅读书目。我们将择优选择“疫读书单”,刊登在晶报APP等全媒体平台上,让你的“疫读书单”能够影响更多的爱阅之人,传递阅读的美好。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4月21日

征集内容:一分钟横屏短视频,推荐自己在疫情期间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或几本书。

投稿方式:将视频发送至邮箱sgsp2019@163.com,并将“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推荐语”等内容以附件word的形式一同发送。

总策划:胡洪侠

统筹:马骥远 谢晨星

记者:谢晨星

制图:徐庆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