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能吃肉的地方,不在北方

南方包揽前三

一天不吃肉,浑身都难受。

这句话并不夸张。肉不仅含有人体需要的蛋白与营养,更是打工人的营养剂。加班过后、打完球后,或是节假日,不论是什么场景,大口吃肉,似乎都能为现代人“解忧”。

谁最爱吃肉?答案是广东人和川渝人。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1》对全国居民家庭人均消费肉类、禽类的统计数据,肉类(猪、牛、羊)人均消费量最多的城市是重庆,四川、广东并别第二。以禽类计算,人均消费量最多的则是广东。

△ 肉含有人体需要的蛋白与营养

图源:Pexels

广东以吃鸡、鸭、鹅等禽类出名,在这里的禽类为广东人勾画出一份地道的粤菜菜谱。白切鸡、豉油鸡、烧鸭、烧鹅等菜品深受广东人喜爱,更是闻名全国。

偏爱吃猪、牛、羊肉的川渝,则是著名的火锅之城。秉持“无肉不火锅”的原则,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会点满一整桌肉食。

南方更能吃肉

广东堪称全国吃肉最狠的省份。

如下图所示,按照2020年人均消费肉类(猪、牛、羊)和禽类相加的总量来看,广东排名全国第一,达到64.7千克。这就意味着,平均每个广东人在2020年购买过64.7千克的猪肉、牛肉、羊肉或者禽类肉品。

具体来看,2020 年广东居民家庭人均肉类(猪、牛、羊)消费量达到了 33.6千克,排行全国第二,仅次于重庆。广东人均禽类消费量31.1千克,高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12.7千克)的两倍多。

在全国范围内看,对比肉类(猪、牛、羊)、禽类的人均消费量,可以发现吃肉类(猪、牛、羊)的地区明显更多。

人均肉类(猪、牛、羊)消费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4.8千克)的地区不少,除了重庆、广东,还有四川、内蒙古、西藏、江西、上海、云南、北京、湖南、浙江、湖北、辽宁、江苏,共14个地区,在全国31省(区、市)中占比近一半。

与北方人能吃肉的刻板印象不同,其实南方人消费肉食更多。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上述14个地区中,有五个位于西南和华南、四个位于华东、三个位于华北和东北、两个位于华中。

 

仔细对比猪、牛、羊三种肉类的人均消费量发现,除了在青海、新疆、西藏三地,牛肉、羊肉比猪肉畅销,在其他地区,猪肉的人均消费量都是牛肉、羊肉的倍数,最高能达到10倍。

其中猪肉人均消费量最多的地方是重庆,为29.9千克,其次是广东、四川。牛肉人均消费量最多的是西藏,其次是青海和新疆。羊肉人均消费量最多的是新疆,其次是内蒙古和西藏。

除开猪、牛、羊肉,禽类也是肉届一大类别。要论吃禽类,南方人就显得格外积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全国31省(区、市)中,有29个省(区、市)肉类(猪、牛、羊)人均消费量比禽类多。但只有两个地区例外——广西、海南。

 

广西的肉类(猪、牛、羊)人均消费量为24.4千克,禽类的人均消费量超过了肉类(猪、牛、羊),达到30.7千克,仅次于广东,排名全国第二。

海南的肉类(猪、牛、羊)人均消费量为21.2千克,禽类人均消费量同样超过了肉类(猪、牛、羊),达到30.4千克,位列全国第三。

包括两广和海南,禽类人均消费量排名前13位均为南方省份。相比之下,北方人对禽类的消费不太积极。

即便是黄焖鸡米饭发源地山东,人均禽类消费量也排在全国中后位(第17名)。其他大部分北方地区如北京、黑龙江、河北、吉林、辽宁、天津等均排在禽类人均消费量榜单的中后位。

广东、川渝吃肉不相上下

广东与鸡的缘分早已注定。

远看广东地图,正是一只鸡腿的形状。摊开地图,仔细研究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产鸡——清远走地鸡、惠州胡须鸡、茂名怀乡鸡、肇庆杏花鸡等等。

在广东的每个城市,都会有各自独特的制作鸡肉的方式,如白切鸡、豉油鸡、桑拿鸡、盐焗鸡、娘酒鸡等等。据《食经》记载,粤菜以整只鸡为主料的烹饪,就超过30种。

△ 广式腊味  图源:视觉中国

尽管有多种不同的做法,但广东人对鸡肉菜品的最高赞美,还是“有鸡味”。

外地人来到广东吃鸡,可能会不太习惯。但其实保留鸡皮的嚼劲、鸡肉的原始味道,恰好是广东人对鸡肉烹饪的基本技术要求。

禽类深得广东人的偏爱。除了鸡,广东人还吃鸭、鹅、鸽子等。

在广东的老街,尤其是居民楼密集的巷子里,几乎隔一两百米就能看到一家烧腊店。一般店门口都会放一个铁架子,上面挂着刚出炉的烧鸭、烧鹅。

明亮的灯光照在烧得匀称的烧鹅上,时不时还会有一两滴鹅油滴在下面的盘子上,绝对是下班路上最大的视觉享受。饥肠辘辘的打工人隔着玻璃,用手往里指一指,那就是选好了晚上的“硬菜”。

△ 烧鹅  图源:视觉中国

“斩料,加餸”,这就是广东人犒劳自己的日常。

玻璃后的师傅从铁架上取下烧鹅或者烧鸭,手起刀落,烧鹅/烧鸭就被切好。会吃的老饕还会特别叮嘱师傅,“多点汁”。这样下来,晚上的那顿饭或许根本不需要其他硬菜,只要淋上烧鹅/烧鸭的酱汁,就能轻松干掉两碗米饭,拥有一顿丰盛晚餐。

鸽子肉相比鸭、鹅则矜贵一些。一盘烤到金黄的乳鸽端上来,皮脆肉嫩,一点也不腻。一口气吃下一只根本不在话下,甚至有点意犹未尽。

为了养好、烹饪好禽类,广东真的很认真。

如广东汕头澄海区,是国家级禽畜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澄海系狮头鹅”保种育种最大基地。汕头甚至打造了汕头澄海狮头鹅文化节,将狮头鹅预制菜产品出口到中国香港、泰国。

广东云浮罗定则按照“一核、两带、多基地”的总体布局,规划5个镇95个行政村,总面积92.6万亩,打造了豆豉鸡产业园,形成养殖、研发、制作、售卖、旅游一体化发展。

在吃肉这件事上,能与广东一比的,就是川渝了。

“无肉不火锅”,一句话就想象川渝人多能吃肉。在川渝地区,但凡是走进火锅店,在菜单上都能看到猪的各个部位——五花肉、酥肉、猪脑、午餐肉、猪肝、猪血等,牛、羊、海鲜类肉品也有不少。

△ “无肉不火锅”  图源:视觉中国

其实川渝本地人吃火锅就像广东人吃鸡鸭鹅一样日常。毕竟,火锅在川渝历史悠久,本是夜宿的船工用来饱腹、驱寒的食物——一个瓦罐罐,装水、海椒、花椒,加入各种菜煮沸。

随着成都、重庆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城市,无数外地游客涌入川渝,品尝最地道的川渝火锅。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川渝火锅的探店贴。

需求催生市场,更多火锅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2021—2022中国火锅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共有39.5万家火锅企业,其中四川最多,占比高达12.4%。重庆火锅门店数超过3万家,位居全国第一,成为火锅店最密集的城市。

抱着和“不登长城非好汉”一样的决心,游客踏遍川渝街头巷尾的火锅店,吞下一桌又一桌的肉,打着饱嗝满意的说:“下次还来!”

作者丨刘文杰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