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关键时刻却成了脓包,晚节不保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比如不屈不挠的苏武,一生抗战的岳飞,至死不屈的文天祥等等,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功勋卓著,善始善终。可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能做到这些的人是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是立了功没守住,结果落得个晚节不保的凄惨下场。唐玄宗时期的哥舒翰就是其中的一个。





哥舒翰是西突厥人,四十岁的时候到河西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由于他深谙用兵之道,很快就在战争中立下大功,王倕感觉他是一个将才,就把这地方交给他经营,从此,哥舒翰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公元746年,兼任河西节度使的王忠嗣也发现了哥舒翰这个人才,他非常高兴,马上提拔他为衙将,在不久后的突厥与吐蕃之间的苦拔海一战中,哥舒翰持半段枪迎着吐蕃军的兵锋攻打,把三队吐蕃军都打败了,吐蕃军队也被他吓破了胆,哥舒翰因此一战成名。王忠嗣被李林甫构陷之后,哥舒翰就接替他成了陇右节度使,上任之后继续执行唐玄宗开疆拓土的命令,他采取步步为营的方略,先后在青海修建神威城与应龙城,互为掎角,从而逐步掌握战争主动权。对于这场战役,唐玄宗本人也是相当重视,他几乎是倾全国之力,鼎力支持哥舒翰。





公元749年六月,唐军在付出了巨大牺牲之后,终于夺得了石堡城,唐玄宗十分欣慰,哥舒翰也 因功被加封为鸿胪员外卿,一个儿子成为五品官,四年之后,哥舒翰再次击败吐蕃,唐朝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以西,唐朝的疆域面积也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一千两百万平方公里。可惜的是,哥舒翰这样一位传奇名将也免不了“盛极而衰”的命运,从此之后,他的人生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公元755年二月,哥舒翰在入朝面圣的路上突然中风,此后就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没办法,只好呆在家里安心养病,而朝堂上的杨国忠和安禄山则是水火不容。没过多久,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领十五万兵马杀向洛阳,叛军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很多郡县。唐玄宗这才大梦初醒,仓猝部署对安禄山的防御。无奈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唐军一路败退,洛阳失守,只得退守潼关,坚壁不出。

这时候,唐玄宗想起了退休在家的哥舒翰,令他出山,哥舒翰虽然不愿意,可无奈君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到潼关拒敌。潼关在哥舒翰的经营下,固若金汤,叛军主力强攻半年,都是劳而无功。无奈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一再催促哥舒翰出兵,哥舒翰为了不抗命,只好咬牙出关,结果中了叛军的诱敌深入之计,二十万大军仅剩下八千。

哥舒翰遭遇如此大败,他常胜将军的声名,也因此付诸东流。哥舒翰收拾残兵败将,打算跟叛军死磕到底,没想到手下将领却不给他这个机会,番将火拔归仁等人眼见大势已去,索性劫持哥舒翰投降了叛军将领田乾,潼关失陷,长安也变得岌岌可危。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哥舒翰见到安禄山之后非但没有“头可断血可流”的豪言壮语,还主动请求招降自己的老部下,安禄山得信大喜,马上封他为司空,这件事让哥舒翰的英明形象瞬间崩塌,反倒是那些并不出名的昔日手下表现出了该有的气节,他们纷纷大骂哥舒翰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安禄山非常失望,只好把哥舒翰囚禁。

唐玄宗得到潼关失陷的消息后,赶紧带着自己的皇子皇孙,公卿大臣还有妃子们跑到了蜀地,到了马嵬驿的时候,士兵们忍无可忍,杀掉了杨国忠及其党羽,然后逼着玄宗赐死了杨贵妃,没过多久,太子李亨登基,这就是唐肃宗,李隆基被尊为太上皇。





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害,安庆绪在洛阳自称皇帝。唐军集结几十万兵力,加上数千勇猛善战的回纥骑兵,采用梯次配置、两面夹击的战术,接连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庆绪大败之后,逃往邺城固守,临行前,将哥舒翰等三十余名被俘唐将全部杀害。可怜哥舒翰一代名将,死得居然如此窝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