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扬的小盒子是啥来头?从盒子材料,牵扯出了纳粹德国核计划

在二战时,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德国还是日本,都有过自己的核计划。然而随着二战以轴心国战败而结束,德国日本的核计划细节变得更加模糊,但是从一些细枝末节中还能窥探一二。

在二战时期,盟军和纳粹双方都进行着紧张的核计划。其中德国将研究工作安置在了凯泽威廉实验室,而将核武器生产工作放置在了挪威和比利时。在经过大量的间谍行动和侦查后,英国和挪威合作,炸毁了纳粹在挪威的重水工厂,而作为重要的中子减速剂,纳粹核计划因为重水的缺少而减速。最后,直至纳粹德国战败,纳粹的核计划也没有走得更远。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德国境内和比利时境内找到了一些铅制的箱子,那些箱子被标注上了“危险”的标示,但是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头绪。但是很快人们联想到了纳粹的核计划,而铅具有很好的隔辐射能力,这些箱子很可能是用来运输铀235原料的箱子,为了防止辐射才采用铅做原料。

当我们在研究纳粹其他历史时,我们也依然能够找到核计划的蛛丝马迹。纳粹曾经设计过一种名为“银鸟”的轨道轰炸机,能够进行环球飞行。虽然因为极高的技术难度和不切实际的材料需求并没有被制造出来,但是,如果通过这种飞机的立项时间我们会惊悚的发现:纳粹的核计划可能早在1938年就已经有了头目,世界距离翻转的边缘曾经那么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