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帅:从战场转战矿井 从牛刀小试到发稿3600多篇

从战场转战矿井,从牛刀小试到发稿3600多篇

吴克帅:笔下闪耀矿工魂

吴克帅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韦黎文/图

当兵7年后退伍到合山做采煤工,工友曾笑话吴克帅:“当过兵的人干吗来这里挖煤?”吴克帅谦虚地回答:“合山矿务局一万多人都做得,我为什么做不得。”

现年67岁的吴克帅,身材颀长,精神矍铄,言语间却有些羞涩。连他自己都想不到,曾奋战在一线井下的他,有一天会成为拿着笔杆子工作的人。他的故事要从那年、那天初次下井说起。

1

退伍归来做矿工

1975年,吴克帅退伍来到合山矿务局溯河矿。经过一周的安全培训,他被分配到工区当采煤工。第一天上班,他特地提前一小时来到派班室,心下既激动又紧张。老矿工们向他传授经验,他暗自鼓励自己:“援越抗美的战场都上过了,下井有什么好紧张的!”

开工了!

吴克帅和师傅扛上工具,走下600多级台阶到达主巷道,再沿着铁路走数百米来到采煤工作面。当时正值12月,单薄的工作服在地面穿着都很冷,到了井下却格外温暖。吴克帅负责打单柱,工作一环扣一环。由于干过木工,量高度、锯坑木、打单柱……师傅一点拨他就会,师徒配合十分默契。

眼看班中饭时间就要到了,兄弟班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他们已经精疲力竭。吴克帅主动申请帮助工友完成余下的工作。最终,所有工作全都按时完成了。劳动了几个小时,第一顿班中饭吴克帅吃得特别香,饭菜一扫而光。

提前完成本职工作,还主动帮助了兄弟班,上岗首日,吴克帅就给工友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虚心好学,不到半年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采煤工区各个工种的工作要领。第二年,吴克帅升职当上了副班长。

2

生产一线特约记者

吴克帅的班长叫吴连财。

吴连财工作作风勇猛,是一把能手。吴克帅则擅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闲暇之余还喜欢写点东西。于是,吴连财大胆放权给吴克帅:“我是个大老粗,思想宣传工作以后由你负责。”吴克帅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一次下夜班后,吴克帅写了一则本班勇夺高产的新闻稿,投给了矿广播站和局广播站。没想到,这则新闻当晚就播发了。吴连财高兴地表扬他道:“播出反响很大,比我在班务会上点名表扬强多了,以后你要多写。”班长这么一鼓励,吴克帅干劲更足了。那天过后,他拿起的笔杆子,就再也没有放下过。

矿区有位老工人叫覃厚年,每个月下井30天,数年如一日。覃厚年沉默寡言,但每次评先进、涨工资,他都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吴克帅把覃厚年无私奉献的故事写成了通讯——《老实大哥覃厚年》。这篇通讯在合山工人报刊登后引起矿工们的热议,大家都提议:不能让老实人再吃亏了。

“1977年是我们工区最自豪的一年。”这一年,吴克帅所在的回采一工区被国家煤炭工业部授予“特别能战斗队伍”光荣称号。同年,工区长黄祖善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每一件振奋人心的事,都被吴克帅写成新闻在矿区传送,工人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由于宣传工作表现突出,合山工人报给吴克帅发放了记者证,他也由此成为矿务局生产一线唯一的一名特约记者。

3

被矿工精神鼓舞

“矿工的精神是: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吴克帅常常被矿工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矿工精神传播给更多人知晓,消除一些人对矿工的偏见和误解。

吴克帅的众多采访对象中,有个女人不得不提。

她叫翁江芝。

翁江芝和李云琴结婚不久,李云琴就因工伤致残了。翁江芝无怨无悔,细心照顾丈夫数年之久。后来,丈夫病故很久之后,她才带着孩子改了嫁。吴克帅把这个矿工家庭的真挚爱情故事写成新闻传播出去之后,感动了很多人。翁江芝也格外感激吴克帅,因为在采访过程中,吴克帅给了她很多鼓励和帮助,让她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决心和勇气。

矿区也有关系户,他们看不起井下采煤,总想调到地面工作。但是,有个叫陈志雄的矿工子弟却与众不同。高中毕业后,陈志雄主动要求到井下采掘一线当工人,他年年出满勤,工作出色,关心工友,很多年轻工人报名加入他的麾下。陈志雄带领的团队多次被矿务局评为先进劳模。吴克帅怎能忽视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题材呢,他以此为素材,提笔写下《矿山自有后来人》,大赞矿工子弟。

从一线矿工到合山矿务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吴克帅用笔杆子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传播了矿工精神。数十年来,他总共写出3600多篇稿件,不但被中国矿业报聘请为特约记者,还成为人民日报的特约通讯员。

吴克帅坦言,他曾有几次机会调离合山,但最终都放弃了。他的根已经扎在矿山,他愿意一辈子以矿为家,以煤为业。由于长期写稿,吴克帅鲜少有时间陪伴妻儿。退休后,他尽力弥补这个遗憾,把精力放在家庭上。但当年在矿区采访过的人和事,却时常入梦,至今仍感动和鼓舞着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