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防空洞新玩法 文旅空间还原抗战历史

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人为抵御日机轰炸而建造了大量的防空洞。战争结束后,没完全废弃的防空洞以纳凉处、火锅店、酒铺等形式,再被“填满”。两个月前,24 个洞穴被赋予文化新生,被打造成八个特色博物馆,命名为“重庆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坐落在抗战时期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洞穴里当时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二的械弹,这些弹药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支援战争。如今防空洞被开辟为文旅空间,成为文化空间使用的新尝试。

之所以取名 “建川博物馆”,是因为开设博物馆的人叫樊建川。现年 61 岁,自称“馆奴” 的他出生于四川,早年当过兵,1990 年代还担任过四川省宜宾市常务副市长。之后他投身房地产业,后来却毅然卖掉产业,开了一家又一家私人博物馆。有人称他为“亿万富翁”,他却自嘲为建博物馆而成了“负翁”,梦想是建 100 座博物馆。(北京时间记者渠占洪 实习记者杨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