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没有过时 | 我读

文/袁毅(诗人记者,武汉楚才作文终审评委)

契诃夫肖像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对我来说,悦读就像呼吸,可以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今天偶然看到契诃夫的绝妙书信,佳句迭出,告诉了我所不知道的一个秘密,对契诃夫鲜为人知的可爱一面,有了一些真切的了解,重新认识了所谓的批判现实主义,引文俱见童道明译著《可爱的契诃夫:契诃夫书信赏读》(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书信是别开生面地展示一个人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文体,作家直接的见闻、经历、感受、思考,更多地集中在书信里,更有生活趣味和温情。在对作家独特心灵和人格魅力的展露意义上,契诃夫书信与托尔斯泰日记一起,并称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两大奇观”。

契诃夫第一封引人注目的书信,写于1879年4月6日,是从故乡塔冈罗格写给弟弟米沙的。“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场合承认自己的渺小?在上帝面前,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这是19岁的契诃夫最早获得的人生体验。维护普通人的尊严,后来也成了契诃夫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旨。

怎么写作?迷人的艺术大师契诃夫说:“简洁是天才的姐妹。”“应该这样描写女人,让读者感觉到您是敞开了背心,解掉了领带在写作的。描写大自然也应如此。请把自由交给自己。”“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怎么做人?彻悟的契诃夫说:“再也没有比世俗的生存竞争更乏味和缺乏诗意的了,它剥夺了生活的快乐,而让灰暗的俗气弥漫开来。”“宁愿做刀下鬼,也不做刽子手。”“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地挤掉。”谈及人生,“对待命运应该像对待天气一样……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对于人生和文学的这些看法,这才是契诃夫之所以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不二法门,也是契诃夫的大智慧、真性情。

去世半年前,契诃夫给在法国尼斯度假的作家蒲宁写信,最后的问候语是:“请代我向可爱的、温暖的太阳问好,向宁静的大海问好。”由此窥知,契诃夫的可爱与善良,是他对生活的直觉与慈悲,是对普通人的爱、理解与悲悯情怀。怀着悲悯之心,契诃夫创作了《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摹写了小人物的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在所谓的大人物面前不断丧失“自己的尊严”的悲剧。马雅可夫斯基这样评论可爱的契诃夫:“为什么要完整地读契诃夫?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读懂过他。而他的舞台,有这个时代一切的痛和期待。”

书信中的契诃夫,还是一个关怀穷苦大众的人。在给妹妹的信中,契诃夫主动问候了家中刚刚生孩子的女仆,并提出,可以把孩子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在去世前的一个月,契诃夫还不遗余力地为一个并不熟识的、身份卑微的教堂助祭,办理他儿子转学的事宜。善良是契诃夫那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共同稀缺的高贵的品质,爱伦坡曾说过,“契诃夫身上有所有人少有的善良。”

面对贫穷的肺病患者,契诃夫致高尔基信中说:“面对他们,不好意思过我的安逸的温饱生活!”这是俄罗斯式的人道主义。托尔斯泰面对农民的穷困,觉得自己过奢侈的地主生活是“可耻的”,因而决定身穿粗衣,躬耕田地,想着与农民“共甘苦”。为穷困无助的病人建造疗养院,是这位仅活过44岁的小说大师契诃夫一贯的做法。“看他们乞求的面容,看他们临死时盖着的破被子——心里很痛。我们决定为他们建造疗养院,我起草了一份呼吁书,因为找不到其他办法。”(《致高尔基 1899年1月25日 雅尔塔》)

契诃夫同情乡村教师的困境,他曾说:“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就在这里为生病的乡村教师建造一座疗养院。您知道吗,我会建造一所很敞亮的房子,窗子很大,天花板很高……”他甚至认为:“当我看到乡村教师的现状,我甚至觉得我有罪过。”高尔基回忆录的第一段,就回忆契诃夫曾对他说的一句话:“如果我有很多钱,我就在这里为生病的乡村教师建一座疗养院。”

鲁迅说“创作植根于爱”,假若契诃夫没有他所独具的爱、善良与悲悯情怀,就写不出后来震撼世道人心并给人以痛感的小说和戏剧,如《套中人》《变色龙》《草原》《凡卡》《樱桃园》等。从这个意义上说,19世纪的契诃夫永远不过时。

(作者:袁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