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还未成年,不费一兵一卒平定了1场叛乱,却英年早逝

西汉成立之初,一直都处于内忧外患中,不仅要时时提防诸侯王造反,还要防止外患匈奴,西汉的君主为此往往都心力交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景帝时期,当今皇帝为了彻底免除大规模叛乱,实行“削藩令”,导致发生七国之乱。

唐朝创造的盛世是不可想象的,但内乱也不少,武则天自称武皇帝,国号大周,创造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也是经过一番生死较量后,才坐上皇帝的宝座,晚年昏庸,宠信奸臣,一派盛世的景象早已不存在,面临的是多年的安史之乱。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直以严酷的刑法治国,比“王道,霸道”的治国理念,更能显示其强势的政治手腕,他的孙子朱允炆,却是带着强烈的儒家思想治国,而他的儿子燕王朱棣,与他很像,最后发动叛乱,夺得的皇帝宝座。

在西汉后期,同样出现一位燕王,他就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个儿子刘旦,他熬死的戾太子刘据,他的哥哥刘宏,本以为他当太子的机会最大的,却太心急,生生地断送的自己的皇太子之位,从此失宠于汉武帝。

汉武帝立年仅7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是为汉昭帝,并安排四位辅政大臣,其中霍光是四大辅政大臣之首,霍光一人独掌朝政,大小事情都是他说的算,另外两位辅政大臣,分别是上官桀和桑弘扬,每次请求霍光在人事任免上,放一下水,都遭到霍光的拒绝。

燕王刘旦本来已经密谋造反一次,却由于太过高调,受其他诸侯王牵连,汉昭帝刘弗陵因念及兄弟之情,并没有治他的罪。后来他抓住霍光与上官桀和桑弘扬存在矛盾时,迅速出击,贿赂大量钱财给他们,力图一举除掉霍光。

他们等到霍光休假时,准备一举把他除掉,燕王刘旦上书汉昭帝刘弗陵,提出霍光有谋反之心,建议尽早除去。汉昭帝刘弗陵看到这封上书后,并没有立即回应,准备等霍光回来后,再处理此事,霍光了解情况后,向汉昭帝谢罪,取得了皇帝的谅解,汉昭帝更加亲近他的。

当时的汉昭帝只有十四岁,一个未成年孩子,在处理重大问题,却如此稳重,上官桀和桑弘羊始料不及,这一计不成,心生一计,于是破釜沉舟,阴谋发动武装政变,与燕王刘旦遥相呼应,同谋的人还有鄂邑长公主,也就是她太过自信,阴谋泄露,被霍光知晓。

汉昭帝派霍光处理此事,霍光迅速逮捕了上官桀和桑弘羊,并诛杀其全族,鄂邑长公主被逼自杀。燕王刘旦却没有这么幸运,汉昭帝一次次赦免他,但最终还是有底线了,造反是诛灭九族之罪,但汉昭帝只赐死他一人,也算是仁至义尽。

一个皇帝在还未成年时,而且也没有实权,却没有急于想亲政,除掉霍光,而是给予霍光更大的权利,在消无声息中,不费一兵一卒,平定了1场叛乱,并大施仁政,获得百姓的称赞,最后却因病去世,年仅21岁,真正的英年早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