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款阴阳紫砂壶

中国的紫砂工艺,在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七世纪前期是名家辈出的高峰期。清初及康熙前期,砂壶制作趋于低潮,著名的《宜兴县志》时,只列举了陈鸣远一人。陈鸣远活跃于康熙中期到晚期,所结交的皆为上层文人和官宦世家。他所制的紫砂壶数量不多,只为很少数人需要而定制,因而传世作品非常有限。其作品皆之精品,足以使藏家发古人之幽叹,回味陈鸣远高超的艺术造诣。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亦号壶隐,清代康熙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是古代杰出的紫砂大师,他出生于紫砂世家,其父陈子畦也是制壶名匠。陈鸣远不但有制作的好功夫,且与文人雅士交往频繁,所谓“近朱者赤”,加上他自己勤奋好学,所以使其作品充满文人味、书卷气,充分表现了精、气、神、韵之美。其艺术造诣,历代文人都有很高评价,是紫砂壶史上又一位里程碑式的巨匠。只惜生前作品不多,能珍藏者甚少,故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近期,广州寻龙有幸征集到一件陈鸣远款阴阳紫砂壶:

此件藏品为陈鸣远款阴阳紫砂壶,设计精好,技法天成;壶嘴圆润,抚之令人震撼,底部铭有印章署款,形状似经沧海桑田,巧而不匠,取法自然。其内暗含阴阳五行之道,融通现代社会和谐理念,以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紫砂底蕴,令世人赞不绝口。整个作品虚实互补,色泽光润,线条平整,无一不恰到好处,收藏价值无法估量。

该藏品为古今紫砂壶艺之先河,以中国传统文化图腾“阴阳太极图”为基本造型,创造性地“壶中藏壶”,两壶虚实互补,无一不恰到好处,完美诠释了“一壶一天地,一壶一乾坤”的至高境界。阴阳两级互相勾连,充满了生命的旋律,为不可多得精品紫砂壶,具有很大的收藏潜力。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士”。因市而兴,因势而变,其艺术品的收藏与交易非常活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收藏者的目光。

这件陈鸣远款阴阳紫砂壶现藏于寻龙艺术,欢迎广大藏友莅临鉴赏,感兴趣的收藏家们可通过寻龙艺术网深入了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