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自愿或懵懂中受过的替罪羊

在三国故事中,有这样几个充当了别人替罪羊的人物,他们有的是出于自愿,为了自己的大哥出头,事过之后大哥当然也不会亏待了他。而有的则是自始至终懵懵懂懂地就做了他人想做而不去做的事情,成了别人的替罪羊,甚至因此而稀里糊涂地丢掉了性命,实在可悲可怜。

1、夏侯渊

曹操本姓夏侯,他父亲被宦官曹腾收为养子,所以,曹操既是夏侯家的人,又是曹家的人。曹操对夏侯氏兄弟非常器重,比如不管是夏侯惇还是夏侯渊,曹操经常委他们以军权,让他们领兵打仗。

尤其是夏侯渊,曾经替老大曹操当过替罪羊,让曹操非常感动。原来,曹操小时候就是个混世魔王,经常惹是生非。有一次,犯了案子,官府要捉拿曹操。是义气的夏侯渊主动站了出来,替曹操顶了罪,被关进了监狱。后来,曹操打通关节,把夏侯渊给救了出来。

从此,夏侯渊更是成为曹操的心腹大将,跟随曹操一路南征北战,平定天下。看来这样的替罪羊当得还是比较值,也够义气。

2、粮官王垕

曹操攻打袁术时,双方相持不下,曹操远道而来,粮草耗费很大,又没有足够的储备,确实是个问题。过了不久粮草就快完了。当时曹兵共有十七万人,人吃马喂的,日费粮食浩大,又遇到荒旱,粮草接济不及。

于是曹操把粮官王垕找来,让他用小斗放粮,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领令之后不敢怠慢,就按曹丞相的指示去办。粮是分下去了,但是人的肚子却是杆秤,吃的饱吃不饱肚子说了算,是骗不过的,被克扣了军粮的将士因吃不饱大哗。曹操为平民愤,以盗窃官粮罪把王垕推出去斩首,借粮官的人头以稳定军心。

看到这里,大家都说曹操是奸雄,牺牲了粮官的性命,解了粮食不足的一时之急,又让士兵没有怨言。其实这样的办法,也许最开始并不是曹操发明的,很多时候,主政者要牺牲百姓利益的时候,往往会抬出这样的一个“粮官”出来,等到事情办完了,就将粮官一杀了事,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3、成济

在三国的历史中,人们对魏蜀吴三国许多重要人物都耳熟能详,但如果问一下,成济是谁?估计很多人就不知道了,这位成济的确是个小人物,但他却傻傻地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杀掉了魏国的皇帝曹髦。但他却也因此成了司马昭诿过的替罪羔羊。

司马昭灭蜀后,野心迅速膨胀,他根本不把曹魏皇帝曹髦放在眼里,开始积极谋划篡位之事。曹髦对司马昭的行为越来越无法忍受,一天,他偷偷召来王经等三位大臣,气愤地对他们说:“现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我与其坐在这里等死,不如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曹髦手提宝剑,带领着宫里的卫队和一些太监等几百人,杀向了司马昭的府衙。司马昭对此早有准备,他让心腹贾充率领数千名禁军去劫杀曹髦的队伍。

双方相遇,曹髦大喊:“我是天子,你们这些人难道敢弑君吗?”贾充一伙人见皇帝亲自上阵喊话,还真被震住了,多数人都不敢上前。贾充见状,看了看身边的武士成济说:“司马公平日养着我们,不就是为了今天吗?”立功心切、头脑发热的成济听罢,猛地冲上去抡起长戟便向皇帝刺去。曹髦躲闪不及,被当场穿胸刺死。

皇帝一死,司马昭便假惺惺地痛哭着赶过来,命人收敛皇帝的尸体,并宣布一定要缉拿杀害皇帝的凶手。有大臣说:“要安民心,只有杀掉贾充才能向天下谢罪。”可贾充是司马昭的铁杆心腹,思量一番后,司马昭便把弑君的大罪全都扣在了成济的身上。

糊里糊涂的成济本来还等着司马昭赏赐,可最后等来的却是杀他向天下谢罪的命令。成济追悔莫及,光着膀子爬到房顶上大骂司马昭,司马昭怕他说出更多不利于自己的话,叫人赶紧将其舌头割下,并下令满门抄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