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儒家文化的投机者还是发扬者??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人,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者代表人物,也是通过建立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三纲五常”。加强皇权统治的汉初大儒。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

“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以儒家学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以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儒家理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加强君权统治的学说为目的,故而深受汉景帝看重,被委任为“中大夫”

汉武帝即位后,招募汉朝各地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

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皆为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

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自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数千年封建历史的重要统治基石。

其实早在汉初之时,汉王朝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经济发展很快,并且出现了文景盛世。

但在景帝时代出现了七国之乱,汉王朝面临着分裂的战乱。

景帝时任博士的董仲舒认为,重要的问题是要巩固集中统一的政权,防止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董仲舒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统"。董仲舒就根据《公羊春秋》的记载,提出了"大一统"论。他在《天人三策》中的论述说道:

"孔子《春秋》所主张的大一统,乃天地之常理,适用古今。",而“大一统"既然是天人之间最一般的法则,那么封建王朝当然要遵循。

董仲舒的“新”儒家学说,是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在儒家的学说基础上又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思想政令规范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统”的政策指令之后,施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将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也确实行而有效的维稳了当时社会政治,从而为成为今后的主流学说奠定了政治基础。

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经学以及经学传统,延伸至后来的明经取士,清朝的科举八股,形成经学思潮,董仲舒被后世之人视为"儒宗",后世影响可见一斑……

那么,通过孔子开创的圣人之学,延伸至“天人合一”,成为了后世主流思想

“董仲舒”究竟是儒家学说的发扬者还是投机者,看各位看官,如何评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