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长青│刘邦和项羽用人得失的启示

刘邦和项羽用人得失的启示

文/杜长青

成王败寇,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的楚汉相争有很多人分析他们的得失。我们在此以用人的角度来帮他们把把脉。

刘邦是流氓气十足的混混儿,不擅政治、不晓军事、无缚鸡之力、缺谋略之才。项羽出身贵族,富二代,又是十足的盖世英雄、勇冠三军、会打仗、文学基础又不错。他们两个都很了解自己。

刘邦知道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就必须借助他人的能力,比方说他觉得自己的人才不够,就不断的吸收各类人才。汉初名将很多,除了三杰的韩信、张良和萧和之外,有宰狗的樊哙,赶车的夏侯婴,帮人做丧事的周勃,还有陈平、英布等,人才济济。而且刘邦和他们相处的不错。刘邦懂得什么叫Team spirt(团队精神),脸皮厚,懂得哄他的部下帮他拼命,手下们帮刘邦是因为他不爱金钱、不惜封赏。著名的垓下之战,刘邦就是利用张良的计策,告诉韩信、彭越、英布,你们只要帮我,封地封王你们自己说吧!垓下一战,刘邦胜利了。可以说不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单对单的胜利,是一个团队对一个单人的胜利。

和刘邦一样,项羽也了解自己,但是项羽知道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什么好,但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好,他自作聪明,不肯服输,自我感觉很好,老子天下第一,认为谁的本事都不如自己,容不下其他英雄,打来打去,都是靠自己一个人。只知道用自己一个人的智与力,而不能用别人的智与力。而且生性多疑,连一个范增都留不了。虽然项羽有英雄气概,但还是敌不过刘邦,绝命乌江,只留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传唱千古,凄美绝响。

可谓一脉相承,刘邦的孙子刘安,在编著的《淮南子》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治国安邦平天下,要依靠大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意思是说,依靠众人的智慧,那么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依靠众人的力量,那么没有什么不能取胜的。《淮南子》认为,光凭个人的智慧不能够治理国家,单靠个人的勇力不能使国家强盛,因为个人的才智是有限的。刘安还举了很多例子,如商汤、周武王是英明的君主,但却不能和越人乘着小船在长江湖泽中浮游;伊尹是著名的贤相,也不能和北方胡人比赛骑马和制服野马;孔子、墨翟是一代博学通达之人,却不能和山里人一样穿越树木草丛和高山险阻。秦武王时的大力士乌获力大无比,可是千钧重的东西他举不起来,但由一百个人来举 力量足足有余。因此积聚众力来干事,没有不能取胜的;会合大众的智慧,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如果仅仅专用个人的心志不仅得不到目的,甚至自己独身也不能够保全,如夏桀的勇力,可以折断牛角、拉直铁钩,可以在水中杀死鼋鼍 ,在陆地上可以捕捉熊羆 ,最后还是被商汤围困在鸣条,在南巢被活捉。

刘安在编著《淮南子》时,研究过刘邦和项羽用人的得失而受到启示吗?那些事已是很遥远很遥远的往事,我们不得而知!

主编|寿州可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