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兵提名人选风采录 | 唐自力:​为战砺剑绘弹道

文图丨龙海明、於娅娅

主人公心语

为国把关、为战砺剑是靶场人不懈奋斗的初心和使命。我将用忠诚践行初心、用柔肩扛起使命、用奋斗书写荣光,瞄准前沿勇攻关,聚焦实战严把关,锻造陆军备战锋刃利剑。

  渭北河畔,某型无人机试验正在紧张进行。爬升、巡航、俯冲……转入攻击状态的瞬间,机体突发意外。“试验暂停,数据采集组迅速提供实况数据!”对讲机内传出试验指挥焦急的声音。

  设备方舱内,陆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正高级工程师唐自力目光紧锁屏幕,十指飞梭,迅速筛选出无人机发生意外前的百余张高清图像,提交给试验指挥和研制厂家,为试验复盘和后续装备改进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实战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攻关什么。”唐自力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1997年,唐自力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来到靶场成为外弹道测量岗位上的一员,这一干就是25年。

  伴随外弹道测量从常规火箭弹、导弹弹道坐标信息采集向无人机、飞行器、直升机等航迹特征和目标特性测量拓展,从地面固定平台向空中机动平台延伸,唐自力紧盯科技之变,不懈探索创新,先后参与完成重大试验测试任务100余项,解决关键技术难题20余个,采集的数据为多型装备最终定型列装提供了强力支撑,也成了众多不合格参试装备的“数据魔咒”。

  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背后,是一次次迎难而上的技术攻关。2000年,单位4台服役近20年的“功勋装备”亟待改造,生产厂家建议直接更换新设备。唐自力主动请缨,从成像探测记录、目标捕获与跟踪……逐环节攻破,最终以不到厂家报价的四分之一经费完成了装备改造。多年过去了,革新改造后的设备仍被广泛运用于试验任务中,为部队节约了大量经费。

  为战而试,为战而研。面对新型武器装备对捕获跟踪的挑战,2015年,唐自力带领团队开启了某重大课题的探索之旅。

  “难度大,并不等于做不到。”1000多个日夜,从关键技术研究到方案设计,从仿真分析到试验验证,唐自力带领团队闯关夺隘。一次,在对低伸弹道类目标进行测试时,发现跟踪抖动的情况。虽然这种不平稳并没有导致目标跟踪失败,但唐自力坚持带领团队寻找原因。经过几个昼夜奋战,团队成员收到了一份详尽的算法优化方案。看着唐自力满眼血丝,大家才惊觉她又是彻夜未眠。

  攻关过程虽艰辛,但奋斗者最幸福。2019年,课题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并顺利转化应用,测试智能化、精准度进一步提升。在唐自力看来,靶场科研攻关都是围绕武器装备到战场上更好地发挥效能而展开的。

  头雁领航,群雁高飞。作为单位专业技术的领头人,唐自力一直把带新人、育人才视为自己的“重点课题”。这些年,她先后与12名专业技术军官结成“师徒关系”,培养技术骨干30余名,其中1人成为“陆军科技英才”培养对象,4人成为“陆军技术尖子”培养对象,5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支素质过硬的精测队伍已然形成。

32183部队权威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监 制:姚树斌

主 编:庞 浩

副主编:龙海明

编 辑:李   嘉

来 源:人民陆军

刊 期:第 2535 期

邮 箱:zgbqsy@163.com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