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研发的第一台包饺子机

如今多性能饺子机便捷、简单、轻巧,但最早研发出来的包饺子机却是较为庞大笨重的,1954年,大同发电厂的工人李国保就自主研制出了一台饺子机。
  20世纪50年代初,城市人民生活水准还很低,饺子是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但对于吃食堂的人来说,就算是过年,吃顿饺子也很不易。原因很简单,吃的人多,包的人少。当年大同发电厂的职工有好几百人,炊事组仅5人,想吃一顿饺子,实在是不现实。看到这一现象,厂里技术组的二级技师李国保动了心思,想着生产一款包饺子机。他凭着年轻、体质好,到各车间收集废铁卖掉换钱,加上自己不多的工资购置了一些必备的模具材料和有关动力机械的书籍,在其他工人们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半年的苦心钻研,1954年夏天研制出了一台包饺子机的模型。
  但是这款机器否适用,李保国心里也没谱,他便邀请同班的张珍师傅、齐跃案和刘久安技术员共同制作样机,经过大家反复试验、改进,终于制造出了首台包饺子机。这台饺子机只要接通电源,打开钮头,把事先拌好的馅料和和好的面从不同进口投入,两秒种便可以出饺子。据当年实验统计,这款饺子机每分钟包可以包120个饺子,连续工作8小时能抵72个人手工包饺子,可供1000余人吃饺子。当然,机器包的饺子跟手工制作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最大特点是皮不易烂。
  后有关部门把李国保设计的饺子机进行了绘图、拍照,提供给了科研机构,并评价李国保为我国炊事机械探索第一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