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古人度夏有何妙招?

今夏高温持续,酷暑天人们恨不得一天24小时抱着空调不撒手,捧着西瓜、棒冰在家躺上一天,但古人所生活的时代没有冰箱、空调,要怎样捱过炎热的夏季呢?

你以为古人只能“心静自然凉”,或是靠扇子来消夏?

其实古人用冰,在西周时期就有记载,《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凌人掌管冰事,负责采冰、储冰和出冰。将冬季江河上结成的冰藏于地窖,待夏季炎热之时再取出使用。

对于保存冰块,古人也颇有讲究。《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於凌阴。”十二月咚咚地凿冰,正月将冰藏入冰窖。在冰块上盖上稻草进行保温,在冰块之间放一些锯末防止冰块相融,冰窖中会提前放上大量的冰块进去,这样即使到了夏天也剩下很多冰块可用。等到了夏天,冰块既可以用来纳凉,又能保存新鲜瓜果,用途多样。

夏季虽然炎热,总待在屋子里却也不是个办法。泛舟、垂钓、登高都是常见的避暑“姿势”。大诗人李白就曾分享过在山中避暑的快乐“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山上海拔高,温度低,确是避暑好去处。古时南方人更有“大暑赏荷”的习惯。《武林旧事》有载“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诞辰,自东都时庙食已盛。是日都人士女,骈集炷香,已而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苏轼亦有云“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泛舟西湖上,有遮天莲叶相荫蔽,荷香阵阵扑鼻而来,好不惬意。明代李时珍也曾说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暑日气候炎热,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钓鱼使人静心,是夏天户外活动不错的选择。

古代冷饮也早早出现了。春秋末期,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夏天将酿制好的米酒滤去酒糟,进行冰镇,清凉味甘,身心皆爽,可以驱暑避热。《周礼》中也有提到:“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

诗中所提到的“鉴”即冰鉴,是一种用来装冰的青铜器,分为里外两层,外为青铜方鉴,内为尊缶,鉴与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用来装冰块,再将瓜果、酒水放进缶内冰镇冷藏,也可以用来防腐保鲜,是不是有点“古代冰箱”那意思了。《楚辞·招魂》中有“挫糟冻饮,酎清凉些”的记述,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没想到屈原也是个对“吃”颇有研究的“老饕”啊。

b3ad64dab5abde15d9b08eed374cc9a.png

虽然取冰存冰的技术早已出现,但也仅限于宫廷王侯和富贵之家,普通人家可没有存储冰块的条件。

“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唐代·冯贽·云仙杂记

唐代冰块价格昂贵,但水井已十分常见。平常百姓用水井里的水将瓜果桃李一浸,入口便清凉可口。唐末,人们发现硝石溶于水会吸热,可使水降温结冰,冰块的价格就逐渐变得亲民了。

除此之外,唐朝还出现了一种类似于现代冰淇淋的甜品“酥山”,先将一种名叫“酥”的奶制品加热到近乎融化的状态,然后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淋出山峦的造型,最后放到冰窖里冷冻。杨万里曾盛赞酥山“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

e59e8cec1d0484d09814651af1ab320.png

待到宋朝,商业繁荣,街市上出现了“冷饮专卖店”,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一些专门售卖“饮子”的摊位。《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等都曾记载过宋朝的“肥宅快乐水”,有雪泡豆儿水、白醪凉水、漉梨浆、雪泡梅花酒、水荔枝膏等数十种饮品。元代陈基有诗“色映金盘分外近,恩兼冰酪赐来初。”提到“冰酪”是圣上赏赐的恩典。

明清时期,酸梅汤成为时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清朝郝懿行在《都门竹枝词》中写道“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伏日最盛行的便是莲子汤了,《帝京岁时记胜》载:“六月盛暑,食饮最喜清新。京师莲食者二;内河者嫩而鲜,宜承露,食之益寿。”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荷兰水”,类似于现在的汽水。

看到这,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自己伸向冰柜的手了?雪糕冰饮虽然解暑,但也不要贪凉哦!

(实习生 华梦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