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融媒讯 近年来,各地农村电子商务已从“星火燎原”迅速走向“全面引爆”,但也暴露出野蛮生长各自为战、品牌化程度不高、供应链不完善,基层电商人才匮乏等综合型问题。不同区域的农村电商竞争,已经演变为区域电商整体生态圈的竞争,哪里能建立支撑更完善、更高效的区域电商循环生态圈,哪里的电商发展速度就更为迅猛。
商河县聚焦建机制、强载体、树标杆,以电商企业集群化促进本土产业规模化发展,着力优化县域电商生态圈,先后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今年1至5月,全县网络零售额17.64亿元,同比增长83.7%,目前电商主体4792家,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商河县今年“6.18”战绩不负众望,6月1日—6月20日,短短20天的时间创下网零额3.85亿元的销售战绩,是全市唯一一个“6.18战绩”实现倍数增长的区县,总量位次在全市不断前移,电商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坚持党建引领
夯实电商发展“新根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党建引领下,商河县本着“电商发展到哪里,支部就建在哪里”的原则,实施“党建筑垒”工程,构建“党建+电商”服务体系,设立农特产品展馆、党群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红色服务平台,成立电商行业党委,下设电商企业、电商直播行业等5个党支部,覆盖党员50余人,筑牢发展组织堡垒。释放“政策加持”红利,出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今年投入电商专项资金及县级涉农资金近1亿元,加快电商产业转型升级。健全“考核快推”机制,坚持把握一条主线、完成两个创建.做好三项重点,落实十个一批“12310”发展思路,成立电商工作领导小组,涵盖43个县直部门及街镇,将电商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明确部门任务、每季开展调度,推动电商产业壮大发展。
坚持做优服务
当好电商发展“店小二”
资源分散、人才紧缺、管理落后,都是制约农村电商创业的瓶颈问题。商河县将打造载体、培育人才作为工作突破口,通过搭建园区载体平台,实施“企业主导、以企养园”运营模式,完善直播间、培训室、视觉设计中心等产业园载体功能,组建22人专业运营团队,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今年园区新增企业21家,获评市级首批“出彩女生”解化基地。强化涉企精准服务,开展培训解化、业务指导、金融支持等服务,对122家电商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160余次,解决仓储、物流等难题85个,协助30余家企业融资贷款03亿元.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同仓共配、共同分拣”,建成3400平方米公共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镇级物流服务站12个、服务点100个,入驻申通、圆通等5家快递公司,实现镇村配送全覆盖。
全程“陪跑”让每一个创业电商小白都能“摸着石头过河”,激发更多年轻人试水电商,帮助当地农业企业、合作社转型触网,推动了当地农产品联网销售。来自商河县殷巷镇的学员贺平表示:“从开始对电商一无所知,到操作上手和熟练掌握,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细心讲解。后期的跟踪服务、实战操作,也让我们少了很多弯路,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坚持融合发展
构建电商发展“生态圈”
商河县坚持抓好内育外引,坚持培育和招引并重,促进电商企业快速壮大规模、增强实力。商河县今年引进电商企业5家,回迁店铺2家:开展“网红探店”系列活动5场,推动15家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延伸服务触角,建设电商直播基地,推动电商与实体深度融合,打造诺特兰德、朗威、泉城五彩等知名本土电商品牌30余个:协助宏业集团、今朝酒业等100余家传统企业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创收超1.2亿元。坚持示范带动,发挥电商直播基地、特色产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扶持斯伯特、壹亩地瓜、安琦布业等5家企业成长为辐射力和竞争力较强的全产业链电商企业,预计带动全县电商产业增收近40亿元。
坚持数字赋能
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各地纷纷上马电商的同时,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电商品牌的宣传打造显得尤为重要。商河县积极培育“网货池”,打响“鼓乡小货郎”电商品牌,挖掘500多种优质特色产品纳入“网货池”,打造网红产品15个,今年依托殷巷梨花节、郑路西瓜节等活动开展直播40场、线上销售额500余万元,吸引1000多万粉丝关注点赞。抢抓直播“上风口”,推动“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引导群众抢抓电商发展机遇,发动100余名群众开展电商直播,主销老粗布、扒鸡等农特产品,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聚力搭建“雁归楼”,实施“雁归商河人才工程,坚持培育、扶持、引进并重,打造结构化电商人才队伍,吸引电商人才返乡创业就业100余名,今年开展电商培训44场、1800余人次,新增农村主播14人。
对于县域电商而言,单点突破只能取得短期影响,生态体系建设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作为示范县的发展样本,商河县多年来持续打造的电商生态圈建设已成效初现,在搭建“县域电商高楼”的商河样板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来源:商河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