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在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与会委员们分组讨论了十一届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会议还讨论了大会决议(草案)。
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委员们认为,两份报告站位高远、内涵深厚、实事求是、鼓舞人心,既回顾了年度工作,更面向未来,聚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为政协委员建言资政指引了方向,凝聚了共识。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指出,决胜人工智能赛道,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平台和项目落地,推动大模型基础能力提升,构建人工智能全栈技术体系,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是今年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对此,王茹委员建议,海淀区提供资金,注入5家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支持高校完成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区内企业走入校园,在高校内设立“揭榜挂帅”项目和创新竞赛,吸引更多师生投入人工智能自主生态和模型的研发使用中;同时,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建设校企课程、推广人工智能自主生态,使学生在接触人工智能时,就直接使用国内的生态系统和技术,推动建立海淀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共同体,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在海淀的落实落地。孙菽艺委员建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应当立足海淀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将人工智能相关优势与航天的空天地一体化的天基资源优势相结合,有效推动“人工智能+航天”双向赋能,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加速推动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海淀,并加大保障力度,探索人才政策改革试点,筑巢引凤,形成人才虹吸效应,构建全球领先的空天地一体化人工智能高地。王颖委员表示,总体感觉今年的报告有很多新意,就报告而言,站位高、举措实、数据多、信心足,信息产业是海淀区的优势产业,以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海淀区要抓实抓好人工智能的发展。
海淀区依托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的优势,在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万巧琴委员比较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养老问题,尤其是居家和社区养老的部分,二是今年做了一个《关于加速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的调研课题,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双发动机”,但目前而言,医药健康产业相对比较薄弱,建议发挥海淀区丰富的高校资源、重点实验室优势。曲敬龙委员建议,要成立新型协同创新技术机构—中关村精准材料与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依托海淀区人才优势,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国之重器的需求,完成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等技术孵化,破解成果转化难题,依托中关村精准材料与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成为重大科技任务的载体、重大原创性成果的策源地,培育发展掌握高端零部件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支持其成为创业板、科创板及北交所专精特新培育企业,高效形成航空航天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生态。窦豆委员表示,海淀区在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产学研合作、市场推广与营销,以推动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提升海淀区在全球医药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许勤华委员表示,寒冷季节也是传染病流行高发季,尤其是流行感冒面临高发频发并发等局势,为此建议引导企业为出租车司机补贴或免费提供流感疫苗,加强传染病防控和疫苗注射的宣传,并加强出租车行业疫苗注射和流行病传染变化的科学研究,为进一步科学、精准防控流感病毒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作为“奥运冠军健康中国”项目发起人、吴广亮委员比较关注办公人群颈肩腰膝踝腿痛等问题。他建议,搭建一个平台,集合与运动、康复相关的内容,以及各方面的专家资源,甚至是奥运冠军资源,通过平台真正地将这些知识回馈给海淀居民。
充分挖掘释放红色文化、古都文化、创新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塑造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也是委员们关心关注的方向之一。赵国春委员表示,海淀区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乡村休闲产业是海淀区实现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他建议要立足乡村资源特征,分类引导乡村发展;重视区域品牌打造,发挥数字营销作用,增强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扩大目的地的市场份额和收益,促进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鼓励政策制度创新,活跃休闲要素市场,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居民权益的基础上,探索土地流转和利用的新途径,促进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沙呷阿依委员提出,海淀拥有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但并没有特别多的剧场,希望未来有一个具有海淀特色的平台,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展示、交流的空间。
如何夯实政协履职根基,强化自身建设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沈腾委员表示,工作站就像一座桥,连着委员和群众,要推动委员工作站建设,让海淀政协更上一层楼,加强和群众的联系,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想法,让政协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工作站也能拓宽民主协商的渠道,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还能助力基层治理创新,让基层改革更有活力,推动政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委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履职过程中,要在调查研究中提升建言“精准度”、在协商议政中增强资政“含金量”、在凝聚共识中画好最大同心圆,为海淀发展集众智、谋良策、聚合力,以高质量履职推动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开创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新局面,奋力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李洪亚 肖威 刘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