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健辉︱她的精神张力就是教育的维度

叶嘉莹先生写过一首诗《高枝》,其中两句,“所期石炼天能补,但使珠圆月岂亏。”这两句诗不仅包含了她在教育行业的心愿——传播教育里有温度的故事,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采访的这天,是一个美好的早晨,即使每一天都如此,但今日更盛。

永阳公园,是她特意提前选好的地方。

莲花坐在云朵上,你看见水就看见了天空。

清风徐来,佳人一侧;让一种相融以山林般的清爽与厚重,展开缓缓叙述。

她是龚健辉,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本期《女性记录者》访谈嘉宾。

采访︱赵帆 李晶

撰稿︱赵帆

01

◇◆◇

当热爱以执着走上前路,风华与美好又岂会缺席。

在那一天老师告诉母亲,孩子应该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庆幸她选择了放弃,如此今天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留下了一位优秀的工作者。

她坚持选择了师范,不仅仅只是喜欢孩子。

三年、三年、又三年……

师范毕业后的漫漫求学路,是一辆自行车与一个姑娘的相爱。如果你那时恰好路过,或者驻足于一条多年不变的线路上时,你应该会看见过那个美丽的姑娘,以青春的昂扬,给予你一道看似陌生,其实熟悉的美好风景。

这些三年,也是一个老师的炼成记。

18岁毕业,进入教师岗位,一个孩子与一群孩子的征程就此拉开。

从此刻将时间往历史中推进,不多,就三十年。我想,没有几所学校的条件是不艰苦的,她的应该更甚些,但没有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是快乐而丰盈的。

比如,那个一下雨就齐腰深的学校外面的路上,一个老师,那个十几岁的姑娘吃力的推着自行车从水中往出走,你是否会感慨这真的是一个好的去处选择?

但,当你看见家长们,走上前去为她抬起自行车。当镜头掠过,如果积水足够清澈,那么特写的映照之中,会有一个姑娘感动的泪珠;或者,她的笑容让积水澄明如湖。

那是一个教育者的心湖,即使偶有涟漪,或风雨起浪,也会变得滋养鱼儿与岸上的花草树木。

这一呆就是十年,十年的粉笔屑就是一场久违的大雪,你会经历如履薄冰,亦会在阳光中更知温暖。随便的一声鸟叫,或者绿色映入眼中,都足以让你进入春天。

当那些孩子在成人之后,再回来找你的时候,你会在饭桌上如她一般——依旧在往昔,笑着感动着,与孩子们热烈的交谈着吗?

至少她会的。并且她会被邀请为两个走到一起的学生做证婚人,在同一个地点巧合到她曾经也在此办婚礼时,为善缘的美好而惊喜,继而保持笃定的认知之路。

十年、十年、又十年……

十年很长,但十年也只是一本书,甚至一堂课。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一堂课,足够久,亦足够短。久的是,孩子们在一波波的长大,短的是,孩子们又在一波波的来。

浪花迎着朝阳,前赴后继,只有湖水依旧。你若说她不悲不喜,不如说她温暖如昔。

那时热爱,今日风华;那时执着,今日美好。

02

◇◆◇

让我们来谈谈故事,并认真倾听。

那让我们就从一个爱讲故事,并认知故事,又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的人开始。她就是主人公,叙述者——龚健辉。

那是我任职的第三个学校,也是那个新的行政区域中的第一所学校。

当从一个名校,一个有着三千多的学生的学校来到这里,见证这所新学校的崛起,我知道这是我的一次蜕变与升华。即使,这个过程充满艰辛。

在我面对着那一批有着疑虑的年轻的老师们时,我得告诉她们教育者的意义与学校的光明未来,当我面对那一批同样犹疑的家长们时,我得向他们保证学校会为孩子们搭建平台,创造美好。

当在假期走上街头发传单,去往周边小区做宣传的时候,我们要让整个社会感知到我们这个团队的风采与温情,专业与爱心。

是的,当第一年的学生只有四十多人的时候,我要用心的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甚至他们的喜好、优缺点。这是我的责任,我要努力做到。我要与他们朝夕相处,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子女般。

比如那个小伙子,他实在是调皮了,但他的涉猎面却是非常的广泛,尤其是喜欢看书。那我就在办公室专门弄一个他专属的书架,让他可以有时间,有需求时就来阅读,并陪他交流阅读的快乐与读后的心得,他逐渐地静下来,关注学习起来。

当那个小丫头,大早上刚进校门就在操场上抱住我:妈妈让我问您为什么这么喜欢笑?我会告诉她,老师也有烦恼,但因为每天都有你们陪着,所以开心快乐。

校长,更多的是做着行政管理工作。但我依旧热爱课堂,依旧不忘一个教师的本职;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到课堂上给学生们上课。

当那一次我走进课堂,推开门看向黑板的时候,破浪的航船下面写着“欢迎龚老师”,再下面是全班孩子的签名,他们的每一笔一划都努力的写的端端正正。

你可以想象那刻,我也努力的站的端端正正,努力的保持甜美的笑容,努力地让感动的泪水在心里端端正正的流。

有这么一封信,虽然装它的夹子换了好几个,但里面的一封信始终都有着一页之地。这封信写在作业纸上,但它的意义足够大,也足够分量,同时给予了我足够的认可与温暖。【是四个学生联名写的,在本文末,将会把全文单独呈现。】

是的,我也记住了他们的点点滴滴。他们不止四个,他们会有千万。

我们的办学理念就是有温情、有故事、有美感。

我们会定期不定期的讲教育故事,每一位老师都要做一个“能找故事、会讲故事、善听故事、都有故事”的人。

是的,作为老师,留下故事,也留下了智慧、留下了财富,留下了文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用“爱”书写我们的幸福教育生活。

我坚信,多一些捕捉,在故事中去发现温暖的一面,有可供回忆的点滴,这样会让自己,让孩子更敏感、更丰富,让每一个孩子在各自的状态上变的更好。

这种状态,会激励孩子们去探索,去坚持。也会让我们的老师更加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持续不断的动力。

而所有的故事都在表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情怀与初心。

这些都是故事的开端,也是故事的导向。

而我,本身就是故事人,我感谢生命的故事中,有了他(她)们的出现,丰富了我的故事,丰厚了我的价值,丰盈了我的生命。

03

◇◆◇

让精神的张力去影响教育维度的行为。

龚健辉为她学者、教师和校长等众多名号排了个序,她说排在第一的永远是——教师。

她享受职业状态,以及现实生活。这种享受,更多是一种知足的喜悦,向上的幸福。

她说:老师面对生命与生活,在生命中留下一些印记,个人的一些风采;在生活中留下一些东西,在改变人,改变一个人的未来;这是别的职业都不曾有的样态。

在培训一些青年老师的时候,她会更多的把职业定义在这种状态下,提高大家的职业理解。让大家用更高的职业热情,更大的职业投入,更好的职业效果,综合的作用在孩子身上。

是的,做教育的要有理想、有情怀,得有大爱。不能仅仅把它看成职业。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未来是站在讲台背后的那个人。教师,应该上升到这种高度!

她说:如何做一个比较好的家长?首先要做一个很好的自己,展示自己对生活、工作、学习的热爱,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过程。

孩子的发展是具备无限可能的,目前的状态都有未来时。好的家长,要放下那些对于琐事和当下的具体关注,站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去评价孩子。要永远站在孩子背后告诉他(她),你能行!

我们最终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孩子,应该有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培养孩子的未来能力,相信孩子的无限可能。

要让孩子有审美的能力和获得幸福的能力,要在孩子身上留下一些理想的特质,支持孩子用内心纯净的状态去面对当下的纷扰,去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多年母女成姊妹》,这是她送给女儿的一篇文章,是与女儿平等的分享。这种分享包含了——一个人的品质,一个家庭的状态,一份婚姻的感知。

她会告诉女儿要有女性的特质,在婚姻里面给彼此空间,要独立;彼此尊重、分享、欣赏、激励,共同成长。

同时不断去修己,去达到自己最想要的状态。但不管在哪个状态下,都要去找寻这个状态下幸福的那部分,有了正能量,带来正相关,就会让自己更好。

然后,更好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发现,去丰富自己,达到理想的状态;也就会很好的相融到三观之中,也为他人能带去启示与帮助。

但精神的张力一定不是与生俱来的,一定不是个体独处的。对于龚健辉来说,她的家庭所给予的具象支持,是不得不提的。

家庭中的成员平时都很忙,但如果有事情,就会一起坐下来商量,共同解决。这种具象叫“家和万事兴”,亦叫同舟共济。

问一个人,为什么多年如昔?那就看她迄今为止与先生依旧如初恋般,还非常享受着婚姻的幸福。这种具象叫“我心如水”,在坚若磐石中,澄明而潺潺。

又亦如,从小与哥哥就是在读书中长大,这是父母给予的最多的礼物,而两个小孩子要闹了矛盾了也就是分书,各自一半。这种具象叫“我们只关注知识的力量”。

“在世事繁喧中,去坚守一些价值,不被外界所扰;在雨打风吹中,去执念一缕阳光,永葆内心清明。”这句话是她的自述,是一种故事式的总结。

而更多的这是一位女性的睿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一位朋友的启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老师,亦是佳人。她是龚健辉,向她致敬!

《四个孩子给她的信》

美女:

还记得我们吗?是“再重申”多少遍依然违反纪律的我们,是开着“威尼斯小艇”到处宣传,只有一个地球的我们,是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渐渐长大的我们……

总想再回到你的班里,再吵着多一点菜少一点米饭,再看三号本上大大的红勾,再对着你的样子背“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这些快乐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快乐”不会过去,只化作回忆和浓浓的幸福。它无限地复制、扩大,如咖啡般袅袅。每每想起,唇齿间也是一片醇美。

记得你曾在我们的同学录上写:“离别,是个伤感的话题,但愿我们不再提起……”现在我们虽然,不再听你精彩的课,看你漾在嘴角的欣慰,但我们不曾离别,因为即使相隔遥远,我们的心还在你身边。

请等待,不久的将来你会为我们自豪。

鉴于今年中考,我们无法回去,所以只能借此祝你:

生日快乐!

天天快乐!

让美丽永驻于你的微笑中!

陈子倩、韩天怡、崔伟佳、赵天怡

龚健辉简介:

西安高新第八小学校长

全国“百优名师”

首批“陕西省学科带头人”

西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陕西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

首批陕西省、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

陕西省学前师范学院“实践指导导师”

“国培项目”项目指导专家

中学高级教师

陕西省少儿诗社副社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