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过山车最顶端达488米,非常刺激,但只允许频死之人乘坐

在现代,随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各方面的要求都逐渐严格,就像生活和工作,如今基于道德和人道主义,很多工作时间都不像过往那么长,从一开始的16小时全无休工作制,到如今的普遍8小时,周末双休的工作制,还有以前的监狱犯了重大案件的人执行死刑时都是用枪击毙,如今也开始改用使用安乐死药物让死刑犯人舒舒服服的离开。

说起安乐死这个说发,其最开始起源于希腊文中的-幸福的死亡。秉承着这一要义,1935年,人类第一个主张安乐死的协会正式创立,而地点就在英国,随后美国和欧洲国家也纷纷仿效,到如今国内也开始盛行,这是为什么呢?从上述我们得知,安乐死一途只能用于一些频死或者即将死亡的人身上,而这类人中重症病人最多,为了让他们减少痛苦或者无痛苦的离开,安乐死药物是最好的选择。

但一般想到安乐死,大家应该想到的都是颗粒药物或者注射药物,应该没有人想到过山车也可以和安乐死有关系吧,但实际上这个理念不仅存在,还已经被人将模型制造出来,这个人就是来自英国的立陶宛艺术家朱里昂纳斯•乌邦纳斯。

在求学时期,他曾在游乐园工作过,后来想出这一安乐死过山车理念,在构思中,刚开始车厢是慢慢的往高峰爬去,在抵达488米高处时毫无防备之下猛然堕下,这一点和各大游乐场的过山车极为相似,这种过山车一般得由没有心脏病和胆子较大的人才能玩。

但与其余过山车不同的是,在下坠之后,车厢将经历七个连环,整个过程不过3分种。乌邦纳斯认为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乘坐的人会在体验人生最后的快乐后幸福的死去,这十分符合安乐死的要义,同时他还要求,乘坐该过山车的人必须是频死或者已经接受好死亡的人,因为他认为在这整个过程中下来后,没有人能成功存活。

为了进一步体验,乌邦纳斯造就了一个1:500的模型,一个曾参观该模型的航空工程师评价说,如果该过山车真实制造出来,每个乘坐的人都会得到一段记忆深刻的生死之旅。但也有学者批评这一做法,它认为,这不符合安乐死要义,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巨大的恐惧大部分会使用处于不舒服的状态,这与“幸福”的死去已然是背道相驰。虽然安乐死这一方法符合人道精神,但似乎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与安乐死向结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