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牟平这位老大爷研究出一个改良小麦品种

1把麦种,10平方米的地下办公室,80平方米的小麦试验田,25年小麦育种的经验手记,是80岁老人范广运后半生最看重的东西。

范广运是土生土长的牟平人,1956年他从莱阳农学院毕业后,便开始在政府机构任职,挖过池塘种过树,做过改革修过路,他的前半生获得的荣誉和成绩先不提,这次小编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他与小麦的故事。八旬老人爱种地,试验田里有秘密

范广运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身体硬朗,充满激情,每当说到他的小麦时,总是感觉身体里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范广运在西关村附近租了80平方米的农田,进行小麦培育试验。一年四季,不管风吹日晒,这里已然成为了范广运新的工作地点,这位80多岁的老人不知在这片农田里流下了多少汗水。

来到农田后,范广运像是变成了满怀激情的年轻人,不停地讲述自己的宝贝。细细听下来发现,这片不大的农田里蕴藏了不少神奇之处,这位老人真的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范广运将农田分为了十余个区域,进行对比试验,不仅有他培育的小麦和我区广种小麦的对比,他还将自己的小麦分节气种下然后进行对比,定期记录小麦的生长情况,以此来优选出好的品种,留下试验记录。不管是哪个节气种下的小麦,范广运的小麦长势都非常不错。

范广运为何对小麦如此着迷?他又是如何发现小麦的神奇之处?范广运与小麦的故事,要从30年前说起……

机缘发现变异种,视如珍宝要培育

1987年,范广运在原牟平县科委任职。冬日的某一天,空中还飘着雪花,埠西头乡的科技助理员姜吉爽拿着一穗成熟的麦穗找到了范广运,说是刚在农场发现的。

范广运曾就读莱阳农学院,学过农业技术,一看便知道是小麦出现了变异,很有研究价值。但在我区,小麦不是经济型作物,双季小麦也很难大范围推广。

1993年,范广运调离科委,向姜吉爽要了1斤麦种,带到了五里头科技队继续研究。1994年早春,范广运将当时全区种植较广的七个良种及姜吉爽的麦种,分别播种,做对比试验。夏收时,除姜吉爽的麦种成熟外,范广运又惊喜地发现了l一穗成熟的麦子,而其余6份麦种均已枯死。范广运将新发现的麦穗叫做“芒麦”,视若珍宝。

当年秋播时,范广运将“芒麦”和姜吉爽的麦种继续进行对比试验。夏收时两个品种收成相近,但“芒麦”的面筋含量更高,范广运便将晚种品种“芒麦”当做了重点培育对象。

变异麦种收成好,适用性差难推广

在新麦种的晚育培育过程中,范广运费了很多力气,也走了不少弯路。“在选育中,遇到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纯度难保。后来在多位技术人员的建议下,我采用了‘百穗精选’的方法进行培育,就是选用100穗最好的麦穗,逐年播种进行对比实验,选取好的麦穗继续播种对比,这一晃就是5年。2008年秋播时,我将多年筛选留下的最好良种,与全市广种的‘烟23’在同一地块进行晚种对比实验,从田间长势看,‘烟23’整齐度较高,但略有倒伏;‘芒麦’秸杆粗状、抗倒伏、成熟早、落黄好,且收成更好。”范广运说道。

就在范广运以为终于成功的时候,一盆冷水又将他的热情浇灭。

原来,他的“芒麦”与“烟23”相比,虽然在晚种时更有优势,但正常播种期间仍不如烟台目前的广种品种,同样难以大范围推广,范广运又被打回了原点。那一年,范广运已经70岁。

从头再来不服输,终得良种质量好

范广运说,他不是不服输,只是既然发现了这么好的品种,不能推广出去,不能造福农民,他觉得很可惜,也很心痛。

痛定思痛的范广运决定从头再来。他对晚种品种“芒麦”继续进行秋种培育,逐年选育高产的麦穗继续播种,产量也在逐年提高。2015年前后,范广运的“芒麦”正常秋播和管理,亩产已破千斤,且保留了秸杆粗状、成熟早、落黄好等优势。

不仅如此,去年范广运又将麦种进行分节气播种试验,他发现他的“芒麦”与当地其它品种同播,不仅可提前一周成熟,而且秋、冬、春播种都能达到规模产量,范广运也将其更名为“广适芒麦”。

经过化验,“广适芒麦”不仅多季产量有保障,且面筋含量高于国家标准。

播种收割分类忙,精确记录管理难

参观完试验田,范广运又将小编带到了他的实验室——其实就是一个10平米的地下室。范广运小心翼翼拿出了一小袋种子、一小把麦穗和一堆农具,向小编介绍——这些是他30年来最珍贵的收获,三十多年的苦乐,也都在其中。

“别看只有一分多地,管理起来却非常费功夫。因为地方小,不能用机械规模化管理,就得用锄头、镰刀一点点播种收割。因为要进行对比实验,从播种到收割,再到晾晒,都得分类管理,都要做好标注。尤其是‘百穗精选’的时候,要分成100份种子逐一播种、管理、回收、标注,光小布袋我就有100多个。所以每年要重复几十甚至上百次的播种收割实验,才能将每一个节气、每一份麦种收获后的小麦分类进行精确收集记录,在管理和分类过程中还得非常谨慎,要防止鸟来偷吃等等,以免造成数据偏差。”范广运解释说。

很难想象一位80岁的老人是如何独自完成这些工作的,而他保持这样的工作方式,已有25年。

不为利益不为名,只想助农能增产

当问到范广运做这件事的初衷,他言语慷慨激昂,透露出了老一辈共产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

范广运说,他做这些,是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农民保产增收。他所投资的费用,是他的退休金,他收获的麦种,除了留下部分继续培育,其它的都已分给他人种植。“最大的目的就是培育出更加适合农民种植的小麦品种,让更多的老百姓获益。”范广运说道。

范广运的“广适芒麦”在我区是否适合大面积推广呢?区农业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曾带着“广适芒麦”到市农科院找专家进行研究,发现“广适芒麦”确实如范广运所说的那样,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根据我区目前小麦的播种情况来看,这些优势尚不明显或者受到条件约束。尤其是我区不适合播种春小麦,效益太低。因此范广运的“广适芒麦”值得肯定,但根据全区甚至更大范围进行推广的价值不是特别明显,农民可根据自家农耕情况选择播种。

如今,范广运仍在坚持他的“小麦梦”。他表示会将小麦品种继续培育下去,不断筛选优化,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老汉励志育麦种,不获成功绝不休。奉献何须年龄轮,人生无处不青山。”“情有独钟爱务农,攻坚破难育麦种。一颗良种变世界,农业振兴种先行”……

范广运将多年的感受写成了多首诗,小编通过诗句和采访中感受到的,是范广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是老一辈工作者不甘平庸、一心报国的斗志;也是老一辈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的强盛离不开这些精神的继承,我们也不会忘记他们对祖国建设、对我们富足生活所付出的汗水。对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