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邻码上开启闲置交易的增量市场闸门

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这个概念正在迅速的褪色和落伍。就像太平洋战争推进到了中途岛环礁,所有的军备力量都被摆在了棋盘上,没有任何隐瞒或是退缩的机会。

不仅阿里这样的电商巨头相继开始以闲鱼等平台向「二手交易」靠拢,连与之高度相关的创业公司在做项目包装时,都愈来愈少的提及电商属性,转而大谈供应链的纵深或是销售模式的突破。

这种转变也并非难以理解,如何在电商的本质之上做出适合自身属性的氛围调整,称得上这一时代电商平台的必答考题。无论是放大人文还是注重环节互动,毫无疑问都会降低电商原本的直接和功利,而在削弱这种选择之后,剩下填补进来的,则是相对较慢但是更具长尾效应,直接服务B端商家,更能突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二手交易的愿景。

二手交易市场近年来从异常火爆转为哀声一片,一批批二手交易平台诞生了又湮灭,在这种大环境下,活下去显得尤为重要,而以二手书交易起家的闲置交易平台“阅邻”已完成由36氪基金领投,戈壁创投跟投的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线下市场的BD以及线上流量的获取。

朝气蓬勃的阅邻团队

“阅邻”是一个年轻的平台,2017年2月成立于北京大学,阅邻创始人蔡文源不仅是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更是一位坚韧的连续创业者,蔡文源立足校园学生角度,敏锐发掘到能够帮助校内学生以更低的成本与更高的效率实现二手书的交易的方式,据此开发了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二手书交易平台。

“阅邻”是以小程序码、二维码、ISBN码的组合互动形式,从码上开始,在完善的LBS服务基础上,基于熟人关系的分布式传播链路,让传播主体与交易主体高度合一的循环经济破局者。

环保的最高境界是把它做成生意

曾有社会媒体做过调研,以废旧电池为例,大多数人在被普及其危害环境生态之后,都表示会慎重处置,但在实际情况中,如若生活半径之内没有回收废旧电池的机构网点,那么这些垃圾的最终下场仍然相当可疑,总不可能永远留在家里吧?

这也是“子贡赎人”的道理,如果缺少合理的回报机制而仅是试图驾驭人性,那么一切对于美好结果的追求都将是原地踏步甚至适得其反。如果说只顾私利而不讲公德的后果是公地悲剧,那么只求公德而不论私利则会导致形式主义。唯有二者兼具,让那些促进公共利益的事业也能获得与之匹配的私人利益,才能带来良好愿望及实现的可持续性。

这就是“阅邻”在循环经济下的二手书交易的逻辑,对于这种探索行为,亚当·斯密早有评价:市场经济的美妙就在于追逐个人的私利将会最终有助于公共福祉的达成。

有趣的是,由于大部分垂直品类二手供应链体系都较为分散,相对于传统的C2C与C2B2C模式,以供应链赋能为基础的二手交易平台,才是电子商务的某种原生态再现。

时至今日,在成立一年半之后,通过帮助传统的B端商家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从而让他们的生意更好做,而不是从他们的手里抢夺领地。1000所高校覆盖、100万用户新增、300家商户签约、20000吨库存导入的可观数据,“阅邻”证明了以循环经济的方式破局校园电商:此路可行。

阅邻小书市

基于小程序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几乎所有的二手交易平台都在疯狂的采购C端流量的时候,“阅邻”创始人蔡文源忍住了,他认为中低频的流量难以实现持续性。

这是一个首尾皆难的问题:既要建造离散性的回收网点,又要打通这些二手商品的二次流通渠道,前者具有较高的天然成本,而后者则需要符合经济规律。“阅邻”的解决方案,是引入资本的力量,将流量精准导入服务,继而通过计算公式决定这些二手产品的去处。

阅邻小程序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基于微信生态的LBS二手书交易平台,从成立到现在,重点服务的对象其实是二手物品交易环节的B端。在二手物品交易环节,阅邻选择率先切入图书这个品类是因为书是个天然的物联网单品,每本书上的条形码涵盖了这本书所有的信息,利于标准化定价。而定价与选品是二手物品交易中最难以标准化的,过去只能依靠经验去判断。其次,二手书交易环节中涉及的 B 端有三类群体:回收商、批发商与分销商,在图书这一品类中,三者是割裂的,并没有一个平台做整合与赋能。

阅邻选择的切入点是先为产业链中相对集中且体量较大的批发商服务。据调研,200吨体量以上,仓储面积在500~6000平米的图书批发商在全国有数百家之多,他们管理图书的系统依然是基于 Excel 表格,有条件的批发商会去找外包团队开发系统,但体验并不好。

“阅邻”现阶段在做的事就是为图书批发商打造一套通用、高效、数据共享的SaaS系统。

简单地说,从批发商决定要购买的书籍品类开始,到对这本书的定价以及进到批发商的仓库后,该摆放在仓库内的具体位置,这套 SaaS 系统都参与其中。

“阅邻”帮这些批发商们的网上店铺实现了多平台订单同步。批发商们为了扩充销路会在各个平台上开设店铺,但是各个平台的数据并不相通,因此“空单”的现象非常严重,比如客户在淘宝买了A书,但是京东上的A书依然还在货架上,这个时候用户依然可以在京东下单,但事实上,A书已经不存在了。目前,在为批发商实现了订单同步的基础之上,“阅邻”还为他们扩充了线上售卖渠道,其中就包括了“阅邻”自己的平台。

“阅邻”还为他们提供智能化的定价与选品,实现方法是通过监测工具与算法在全网范围内收集新品书籍的基本数据并监测他们的动销状况。这个数据源有来自各个图书的点评门户、电商平台以及批发商自己的流转率数据。通过这套机制,“阅邻”帮批发商将货损率从过去70%降到20%,人工成本较过去也会有50%~60%的节省。

阅邻ERP系统

闲置交易赛道上换道超车的破局者

在某种意义上,“阅邻”是在为二手商家作嫁衣的路上越走越远,建立供应链的作用不止在于打造实买实卖的交易关系,揽下责任的意义更加巨大。

主流的C2C模式已经遇到发展瓶颈,高额的物流成本以及卖家的低频需求,往往限制了品类的扩张以及社区的活跃;而在 C2B2C 的模式下,大部分商家采用的是纯自营的方式,比如自建仓储与质检系统,在早期阶段难以规模化。这是一个非常“重”模式,需要资本源源不断的投入弹药,并且会分走原有 B 端的利益。当然,如果这条路走通,确实会是个很强的壁垒。

目前市场上一些二手书平台都是对标日本的 BOOKOFF,自建仓储,依靠精益化运营打造有调性的品牌强调一种生活方式,牢牢抓住C端用户。而「阅邻」是以工业化回收的逻辑做二手物品的交易,为B端提供规模化标准化的运营工具与高效体验。

有了这种责任和担当,这才有了“阅邻”的升级换代,如果用户始终无法相信二手交易能够如同正常的买卖关系那样获得双赢而非尔虞我诈的斗智斗勇,那么所谓爆发的时期就永远不会到来。

而除了实物之外,“阅邻”能够承载显然还有更多。作为一个社区属性更强的平台,时间的分享、空间的分享,同样也可以在“阅邻”平台上发生。“阅邻”之所以会从图书切入是因为它具备天然的物联网属性,「阅邻」团队内部针对常见的二手物品按照供应链改造难度做了谱系分类:

S级:3C 数码产品以及奢侈品,这类产品巨头已进行供应链改造,竞争激烈,阅邻会以合作的方式切入。

A级:以图书、健身器械、乐器、家具、白电为主。这类物品线下业态发育相对成熟,商品可通过logo或电子标签实现货品的识别。通过对每年新品总 GMV 的统计,以上5个品类的市场空间在3000~5000亿人民币之间。

B级: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中高档服饰。这类物品线下业态成熟,但是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协同不够密切,比 A 类更加割裂,存在改造机会。

C级:以化妆品、低档服饰、工艺品为主,这类物品主要依附于新品业态,二手价值低,改造难度大。

D级:完全非标品。

短期内,“阅邻”的目标会以二手图书为主,并逐渐将业务延伸至A级谱系中的其他大品类。

相比于大量打着共享旗号的租赁项目,“阅邻”显然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共享经济平台,它的交易双方是双边的,并且现在将重点聚焦在以供应链体系服务B端商家,更具有网络性,能够因为用户规模的增加而呈现出于指数增长的势能,用户和商家是真正在“阅邻”上打通闲置交易环节,这或许才是共享经济的本质。

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去中介化是一个终极的商业命题。

阅邻码上开启闲置交易的增量市场闸门

事实上,所有的平台型产品,都在试图扮演唯一的中介角色,当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买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时下单位于浙江义乌生产和销售的手工制品,这也意味着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中间程序变得多余起来。

阅邻为B端提供的SaaS基础功能是完全免费的,包括多渠道多店铺统一管理、图书管理、库存管理、PDA扫码&进销存管理、订单管理以及自动生成财务报表。除此之外,“阅邻”还会向B端商家提供诸如”热点动销品监控“等数据增值服务,在快速整合完市场后,“阅邻”还会尝试为 B 端提供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另一方面,当阅邻小程序用户规模成长到一定体量后,符合平台调性的流量广告服务也会是为B端商家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小程序码、二维码以及ISBN码,“阅邻”真正实现了码上开启闲置交易的增量市场闸门的初衷,为B端商家扩展了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拓宽了B端商家获客及获取增量市场的渠道。

B端商家通过“阅邻”的SaaS服务体系可以获取到不同区域批发商的新品电商动态供销数据,拥有这些数据后,“阅邻”可以为批发商和经销商推荐接下来要进哪些二手书能够提高商品周转率,即为B端提供颗粒度更小的存货策略; 其次,B端商家还可以获得各个批发商的图书SKU数据。SKU分布不均,库存管理混乱,是上体量的图书批发商的共有痛点,这类数据的有效录入可以大幅提升批发商的入库与出库效率,而入库与出库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后续的分销效率,最终为批发商实现 GMV 以及单量的提升,而对于传统B段商家来说,SKU 数据的获取难度虽然不大,但替代成本高。

不过,“阅邻”的功成不居,最重要的还是花费了大量时间,把互联网公司不愿触碰的苦脏累活全都做了,然后坐享看不起、追不上、学不会的竞争红利。不管怎么说,“阅邻”都是二手交易行业里坚持到了最后时刻中的一员,目前它仅仅展开了宏图一角,就已值得获得应有的掌声。

好日子的到来,实际上将加速马太效应的体现,各大模式的第一梯队都有机会继续渗透,比如在金融和数据方面的发力,在烧着资本缠斗多年的市场格局之后,把控B端服务入口的的模式也将得到检验。

简而言之,就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道理。洛克菲勒曾说自己是一个目的主义者,他将商业比作高尔夫球赛,你需要一洞一洞的打过去,每打出一杆的目的就是离球洞越近越好,直到把它打进。

虽然“阅邻”找准的都是买卖场景,但是谁都知道,花了这么昂贵的代价,换来的回报绝不止是用户平均四五年才用上这么一次的服务。就像一个男人请一个女人看了一场电影,他心里想的当然不是电影,不是吗?

蔡文源选择从过去主流的C2C、C2B2C二手交易模式,切换为以供应链赋能商户的支柱的二手交易平台,并实现B端服务的去中心化,或许可以为这个行业树立一个出其不意的标杆。

“阅邻”所做的事情背后的逻辑很清晰,所有人都知道世道艰难,只是区别在于,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坚持下去,归根结底,这还是一门水滴石穿的生意。有了苦逼的原始积累,才有不会被轻易缩短的时间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