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紫砂壶是这几种泥料做的吗?泡茶泡对了吗?

紫砂泥主要可分类三大类:朱泥、本紫泥和段泥。各大类泥料又有细小的分类,且各类泥料之间又可以以不同的比例搭配、混合,澄练成各种泥色和泥质的制壶原料。泥料、制壶师的知名度、壶的艺术性、稀缺性、制作难度等往往是影响价格的原因。 朱泥俗称“红泥”,也有人称为“石黄”,产于陶土“嫩泥”矿内,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朱泥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为红泥(含铁量极高)、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 目前朱泥矿是明显减少了。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

1、红中略带黄;2、黄中略带红;3、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

至于优劣问题就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了。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 朱泥壶与紫砂壶有着本质的不同。从成品分析,朱泥壶的结晶度比紫砂红泥高出许多,烧成收缩率也比紫砂红泥高出80%以上(朱泥18--27%,紫砂红泥10--13%)由于收缩率大,使朱泥壶在烧成后壶体表面产生出或多或少的皱折,这些皱折在经久使用后,又只能看到而手却感觉不到,所以在玩壶高手中有“无皱不成朱”的说法。

朱泥和红泥区别

由于泥性的不同,在预热烘干、高温、冷却这一烧制过程中, 赵庄朱泥 玉泉壶;首先,烧制温度不同,朱泥1000--1040度,紫砂红泥1100--1200度;其次,预热烘干时间必须比紫砂红泥长,因为朱泥的密度高、气孔小水分不易散发,只能用时间克服这个问题;甚至在高温带,时间也要拉长并缓慢升温,因为朱泥在烧成结晶过程中比较活跃,特别在最高温时特别剧烈,这是高结晶度泥质的特性;第三,朱泥的冷却过程也必须十分缓慢,否则极易炸裂。朱泥壶从泥料制作到烧制成型,成品率大约只有60%左右,这就是连许多制壶名家及成型老手也不愿多做朱泥壶的原因。

纯朱泥和红泥有本质的区别:

1、两者的原矿不同。红泥是“五色土”里面普通的泥料,而纯朱泥的原矿是石黄石。

2、两者的收缩比不同。红泥的收缩比是14%左右,而纯朱泥的收缩比是30%左右。

3、两者的窑温不同。红泥的窑温是1100℃,而纯朱泥的窑温是1080℃。

4、两者的色泽、质感不同。红泥:光洁明亮,红中略带一点橙色。纯朱泥:朱红略泛橘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

5、两者的成型工艺不同。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以做。纯朱泥:成型工艺很困难,大的壶型没办法做,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灵动。

朱泥与壶的渊源

众所周知朱泥原矿胎骨坚硬而沉实,色泽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之佳,与清中期顶级朱泥无异;大器无法烧成,小品烧成后谷皱纹隐现,颇具古代朱泥风华。赵庄的朱泥原矿灰、白、带黄棕色,呈片状结构;本原矿由于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艳,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其收缩比更是达到25%以上。主要产于黄龙山和赵庄等地。 朱泥约1065~1700度须以偏高窑温攻之,收缩比特高,故其较易跳砂、变型、窑裂;泥胚疏松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制壶时开口易掉砂,细部处理须高技巧与耐心。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极难烧成。朱泥的特点是周身密布粗犷颗粒,形成十分特殊风格;红润又具砂感,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别于一般陶器;质朴拙雅,美冠群伦,人气之佳历数百年而不衰。

提起朱泥,大家会直接想起三款小煤窑朱泥、赵庄朱泥和黄龙山朱泥。

黄龙山朱泥制壶,胎质细腻柔和,颗粒感明显分布均匀,且色泽相对鲜艳红润(赵庄的朱偏黄嫩,泥料骨架结构细腻,在同一窑温下,赵庄朱就趋于两者之间),表面的透明度较好。正是这几个特点,所以茶友们会发现,黄龙山的朱泥壶使用时间越长,壶身表面的肌理效果纹路会越丰富明显!

也有人会认为黄龙山朱泥按照品质来说,都在小煤窑和赵庄之后,此话不然,每个山头的矿源都有它的独特性质。朱泥的泥性大家都有了解,收缩比较大,一般的收缩率约在百分之20左右。有的朋友会问我说,是不是一定小煤窑的或者赵庄的朱泥收缩率来说比黄龙山的大。按照我的理解也不然,除去矿源本身的收缩率外,还跟提炼中的陈腐,成品的窑温,息息相关!

小煤窑朱泥是紫砂三大泥----红泥中的珍贵品种目前非常稀少,因收缩比高和含浆量高的原因,高目数的矿土烧结之后会呈现皱纹,粗看壶的表面是平整的,但细看侧面却有许多微细紧密自然收缩的流淌纹理。

所谓小煤窑,是指距离黄龙山约500米的一处地名,而非壶品用小煤窑烧制。因其地过去有几间烧砖瓦陶罐的小煤窑,久而久之大家便以“小煤窑”代称此地。这个地方从50年代开始便有零星朱泥矿出产,不过产量不大,那个时候的人对朱泥壶并不接受,做壶都以中大品为主,小煤窑朱泥开采出来,极少单独制壶,由于小煤窑朱泥粘性很强,很多都是直接加到紫泥或者清水泥里面,增加泥料的粘合性。我们今天很少能看到小煤窑朱泥的老壶,小煤窑朱泥无论是在泡茶还是养壶方面都要远胜过赵庄朱泥,透气性能也更佳。实为泡铁观音的唯一选择。

赵庄朱泥,系由赵庄山嫩泥矿的底层"黄石黄"中之精华挑拣提练而成;外观呈咖啡黑色,陶之乃现沉重之红锈色,有饱经沧桑之质感,色调朱红而不妖艳,使用日久益现沉蕴古老气息,故以产地之名命之;为濒临绝灭珍贵之名泥。视触本泥之成品,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实堪名列极品级名朱泥而无愧!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时间之掌控要求较高,乃茶艺高手不二之器。因冷热收缩较大,故应于使用前确实温壶之动作;冲养日久,温润而富深度,美不胜收令玩家爱不释手。

三种不同的朱泥表现出的色泽均相差不大,但却有着相同的特点,其成品均以小品壶为主,故所制之壶无不为把玩的好选择,朱泥壶至今仍是大家最喜爱的器型之一!

紫砂矿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其制成紫砂成品泥具有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烧成收缩率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成为举世名陶。其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也赋予了紫砂茗壶手工成型、拍、压、括、塑、镂、刻等多种工艺手法。紫砂矿土包括紫泥、本山绿泥、红泥等几大类。

原矿紫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 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紫泥矿层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泥料特性

【窑温】:约1180度C。

【收缩比】:约11%。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紫泥系。

【泥性】: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可塑大型塑像,成型较易,作家最喜爱使用之泥料。

【难度】:易生氧化铁融点、跳砂、及花泥。

【特点】:泥色成熟稳重、端庄肃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调,能安定心灵,亲和力甚佳。

【冲茗特性】:使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性颇符中庸之道,易掌控冲泡时间,养成后更显高贵迷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也!

【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段泥原矿称之“老团泥”,产于江苏省宜兴黄龙山,原矿外观近白色,夹深绿斑点;除可当泥胚制陶外,亦可磨筛成细颗粒,作为调砂效果之用;烧成后呈次鹅黄色,略含极少数红色斑点。

另一段泥之原矿为本山绿泥,产地亦为黄龙山,原矿呈绿灰色,是紫砂泥中夹层中的夹脂,烧成后呈米黄色调。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赞不绝口!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段泥产品会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段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绝不吐黑!

泥料特性

【窑温】:约1175~1180度。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江苏宜兴赵庄山系朱泥矿~黄石黄之共生矿。

【泥性】:感甜嫩绵密,质坚而温润,呈近田黄色调,为江苏宜兴赵庄山系朱泥矿~黄石黄之共生矿,经挑拣练制而成,因含铁量只达6%左右,致陶之后呈“金田黄色”。

【特点】:许多玩家误认为缎泥会“吐黑”,其误解之起因,乃昔时窑炉均为低温窑,而缎泥系为高温泥(一般烧成温度约摄氏度1175~1180),故每每窑烧不足,成品遇水后呈现还原为原矿色之现象(玩家称“吐黑”);此为窑温不足所致,而非泥质之缺陷,希玩家勿因果倒置才是。

【冲茗特性】:缎泥适泡之茶较为宽广,一般而言,透气率均佳;茶汤顺和平适,操作冲茗技巧要求不高,甚适生手使用。

【冲泡建议】:普洱茶系列,铁观音及半发酵类茶,重发酵茶类(黑茶类),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绿茶,龙井,红茶等。本文出自搜狐号作者赏壶堂紫砂:(微信号:zisha113),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