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卸任,阿里能否避免重蹈联想覆辙?

袁国宝

资深媒体人、知名评论人、新媒体营销和品牌传播专家,New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

2018年9月10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卸任,成了这个教师节的热点事件,坦白说,这一消息的宣布确实有些令人“猝不及防”,就像马云做客央视《开讲啦》所说的那句“我对钱不感兴趣”一样,其思路显然异于常人。所以,面对马云过早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的消息,绝大多数人也是“一脸懵逼”。

一,马云退下来不是关键,这么早退下来才是关键

对于这件事,业界的焦点主要放在了马云为何退下来?马云退下来对阿里有何影响?等问题上,不过,我认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马云为何这么早退下来?要知道,9月10也正好是马云54岁生日,54岁对一个企业家而言,还远未到退居二线的年龄。

我突然想起马云在《赢在中国》里面曾提到:对创业者而言,一定要在企业资金最充裕、发展最好的时期寻求融资。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既然阿里巴巴迟早要面对“新老交替”的接班问题,自然要在阿里发展最好的时期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掉。现在的阿里巴巴可谓是“如日中天”,这为马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这或许可以总结为马云的一种“忧患意识”------他不希望等到矛盾比较突出时来解决,因为那个时候解决起来可能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马云为何这么早就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一职?根本原因在于,他要为张勇接棒阿里一把手提供足够的缓冲期。

马云的公开信中提到:“这是我深思熟虑、认真准备了10年的计划,今天得以实现”。十年前,阿里巴巴独创了合伙人机制,用来解决规模公司的创新力、领导人、未来担当力和文化传承问题,在这种企业文化之下,阿里巴巴CEO张勇从一众人才中脱颖而出。但企业的交接并非一蹴而就,即便马云卸任阿里所有职务,他对阿里的影响一时半会也不会消停,所以,在未来马云要做的是,让张勇取代其成为阿里的掌舵人和精神领袖,这个过程,也可能长达数年之久,即便2020年股东大会后马云就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会成员。

二,这是一步好棋,但更是一步险棋

那么,马云卸任后阿里会发生什么变化?网上有很大一部分网友表示悲观,在很多人看来,马云撑起了阿里巴巴,他的卸任对阿里而言将是巨大的损失。有的网友观点比较直接,因为他崇拜马云,所以才使用阿里的服务。总而言之,很多客户、用户会买马云的账,但不一定会买张勇的账,这种现象同样反映在之前支付宝法人变更的问题上。所以,这是一步好棋,但更是一步险棋。

而且,商界也并非没有“前车之鉴”。若干年前,柳传志将联想交给杨元庆,希望其将联想发扬光大。但从联想的现状来看,杨元庆的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甚至有自媒体人撰写文章细数杨元庆若干个“不称职”的表现,例如任职董事会主席期间,联想业绩大幅下滑;缺乏战略眼光,错失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两个时代的转型良机;股价市值双双下跌,甚至被剔除恒生指数等等。

马云能否避免阿里重蹈联想的覆辙呢?仔细分析一下,阿里和联想其实有着很大的不同。众所周知,阿里的业务十分广泛,最近十年来,阿里一直在不断推动多元化业务的构建,因此,阿里的很多高层都能在某个领域独当一面,从而获得锻炼的机会。张勇在过去十年中,有过无数优异的战绩,例如推动淘宝全面盈利,将天猫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B2C平台之一,缔造双十一电商狂欢节等等。因此,张勇的能力并无问题,这也是马云放心交棒的根本原因。

最近十年中,联想的核心业务一直局限于PC领域,由于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投入,联想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也没有任何突破,即便是手机业务所创下的辉煌,也是靠大力度的补贴实现的。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一点------在柳传志交棒之前,杨元庆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锻炼,也没有太多证明自己能力的成绩。所以阿里不大可能重蹈联想的覆辙。当然,这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做的对比分析,离开马云后的阿里是否还能保持高速增长?这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

另外,郁亮接棒王石掌管万科,也可作为与阿里此次交接相类比的案例。对于郁亮为何会成为王石的接班人,有媒体做了如下描述:“简单来说,郁亮是万科的‘宰相’,王石负责指挥,他负责打。在他的带领下,万科实现了从20亿到3000亿的跨越。”------早在2001年,郁亮就正式担任万科总经理,从证券事务部门到管理整个房地产公司,在十多年的历程中,郁亮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用业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一点,和张勇极为相似。

其实,无论是王石也好,还是马云也好,他们在培养接班人时都体现了一个理念,就是“充分放权”,给下属足够的发挥空间,他们只是作为总指挥的角色存在,具体怎么打由下属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下属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是他们成为接班人最重要的前提条件,这种理念对任何企业都适用。

三,第一、二代互联网企业“接班”问题已充分暴露

阿里的这次交接在整个互联网行业树立了标杆效应,对于第一、二代互联网企业来说,随着其创始人年龄的日渐增长,“接班”问题已充分暴露。

第一代互联网企业主要包括新浪、搜狐、网易,第二代互联网企业则以腾讯、阿里、百度为代表。在这一系列企业中,我们注意到,除腾讯等少量互联网企业有“二号”人物之外,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仍是创始人或CEO掌管绝对的话语权,甚至“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其下属和高层发挥的空间极为有限,这就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下属和高层得不到足够的锻炼,未来企业很难妥善解决接班人的问题。

我们先说一下腾讯,通过多年来的发展,腾讯不仅培养出了刘炽平这种在资本层面可独当一面的二号人物,更涌现了张小龙这种擅长打造产品生态的顶尖人才,因此,即便马化腾离开腾讯,对腾讯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相比之下,像百度、网易等企业在这方面逊色很多,百度高管的动荡、陆奇的出走折射了一个现实,即百度很难留住人才,而这一点跟李彦宏强势的管理风格不无关系。同时这也可能和百度近年来发展不顺利有很大关系,回顾过去几年,百度不仅保守质疑和批判,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也四处碰壁,企业战略一再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高管很容易成背锅侠,不出走还真就奇怪了。

而网易的情况有些特殊,丁磊一直比较低调,在2005年就任网易CEO之前,丁磊一直是以“首席架构师”的角色存在,类似于雅虎酋长杨致远。丁磊这么做,一是为了保持低调的态度,二是为了给高管腾出足够的空间。不过,当年和网易CEO黎景辉的反目,或许让丁磊意识到了权利下放的巨大风险。即便是在危机时期力挽狂澜的孙德棣,在网易的职位一直是“代理首席执行官”,在孙德棣逝世之后,丁磊才重新登上CEO的位置。在这之后,网易COO董瑞豹和CFO李廷斌为丁磊的左右手,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二者也先后离开网易,至此,三驾马车的情况在网易不再重现。

无论是李彦宏也好,还是丁磊也罢,他们的年龄都比马云小,未来还可以继续在业界打拼多年,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他们认为现在考虑接班人问题为时尚早。但即便如此,我认为,企业内部应当形成良性的培养机制,为下属和高层提供足够广阔的发挥空间和锻炼机会,否则,企业迟早会因接班人问题陷入衰退局面。

而除了阿里、腾讯的这种模式之外,华为“轮值CEO”的制度也可以为大企业寻找接班人提供解决方案。按照华为的制度,CEO由八名高管轮值出任,任职期为6个月。这样的好处是,所有高管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也能最大程度避免企业出现严重的战略性错误。但这种制度是否具备普适性目前不得而知,华为方面也表示这种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是权宜之计而已。但现在,越来越多企业试图复制这种制度,其中就包括京东。

总而言之,企业为了解决接班人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各种探索和创新,不需要拘泥于某种单一的模式和制度。对大型企业而言,这一举措宜早不宜迟,因为企业交接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有及早着手,才能为企业提供足够的“试错”时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