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来没有一对夫妇离婚!难道是因为“和睦树”?

藤蔓互攀,枝叶相连;树梢上头,红巾飘扬;黄土之下,根系缠绵。

重庆酉水河镇的河湾村有一对古树叫“和睦树”。它由一棵野漆树和一棵枸檀树组合而成,历经风风雨雨,相互依偎合为一体。在河湾村,新婚的夫妻要穿上土家族最华丽的盛装,心怀虔诚地来到这对古树下烧香许愿,这是传承已久的风俗。这对古树也见证了几百年来无数情侣从执子之手到与子偕老。而这300年间,河湾村从没有一对夫妇离婚。

相依相靠的“和睦树”并非天然形成,它们最初的栽种,体现着祖先的良苦用心。当年,先祖两兄弟分家,为了一份田地闹起了矛盾,结果两败俱伤。他们痛定思痛后,想到后辈要在这么好的山水间立足下来,必须家庭团结。于是他们栽下了两棵树,祝愿子孙后代能像树木一样人和、家和、寨和。河湾人牢记祖先教诲,崇拜这两棵树,“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邻里以息争讼”。河湾人世代尚和,不仅要和于情,更要和于礼。

河湾村土家族人由彭、覃、向、罗、田五大姓氏组成。彭氏土司彭仕然与其他四姓结盟,定居于酉水河畔。彭氏后人为纪念彭仕然,修建了爵主宫。当初,正是彭仕然为五个儿子立下了“以和建寨,以和兴寨”的族规。

白友林和妻子田敏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农家旅店。两年前,旅店即将动工的时候,白友林得知邻居也有盖新房的打算,就主动把自家的地基向后退了两米。在白友林看来,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吃亏,而是身为河湾人最基本的处世之道。

每年12月,正是采摘柑橘的季节,白友林和妻子田敏只要空闲下来,就会帮助左邻右舍上山采柑橘。在河湾村,邻里之间靠的是“一家有事大家帮,一家有难大家扛”。河湾人做生意讲究的是“和事三分当钱使”。

河湾村人很珍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岁月悠悠,酉水长流,半农半渔的生活方式在河湾村延续至今。酉水河养育了世代的土家子孙,也让河湾人倍加呵护这片赖以生存的水土。村里规定,捕鱼只能捕2斤以上大鱼,再艰苦的年月,也要把小鱼放归河流。

为了不污染水质和伤害鱼类,河湾村人还想出了一些有效的杀虫土办法。村民李万成在自家的菜园里收割一种特殊的野草。这种叫作辣料子的植物具有杀毒灭菌的功效。剁碎辣料子,用它的汁液拌上适量的石灰,如此调配出的杀虫剂简单而又环保。祖上流传下来的防治害虫土办法,已经在河湾村使用了上百年。

每逢特定的节日,土家族都会跳起欢快的摆手舞,以这样一种特殊的仪式来凝聚大家族的向心力。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族的祭祀活动,是他们缅怀祖先的早期生活、追忆祖先艰辛迁徙的场景再现。摆手舞的动作大多模拟生产劳动,弯弓射箭、田里播种、纺花织布都融于舞蹈之中。

在农耕社会,个人无法独立于群体之外完成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合作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生活方式。全村男女都参加摆手舞,为的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以和为本的生存原则。每次跳舞之前,先要由族内德高望重的老人宣读一段尚“和”的祭词,祝福村寨和谐幸福。

“你一声来我一声,二人好比鸟和音,唱首山歌当玩耍,千万别把它认真”。河湾人世代生活在青山绿水之中,美丽的山川赋予了河湾人乐天知命、率真坦荡的性格,一曲曲朴实真诚的山歌,经常成为大家化解矛盾、协调不同意见的独特方式。

破晓薄雾,河湾村荡起悠扬山歌,传唱的是乡亲们的家园幸福。土家族先祖以和立寨、以和兴寨的美好愿望,仿佛一颗珍贵的种子,穿越时光在河湾村后代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精彩节目视频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纪录中国》之《记住乡愁》

《河湾村——世代尚和》!

首播:9月11日 22:15

重播:9月12日 13:10

《纪录中国》栏目每周一至周六晚22:15播出,立足本土文化,打造福建最大的纪录片制作平台、播出平台、合作平台、交易平台,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节目资源共享、播出平台共享”。

更多精彩内容,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综合频道纪录片创作室公众号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