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尼康全画幅微单 Z 系列,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近日,尼康在上海举办发布会,正式面向中国市场推出全新的全画幅微单产品线 Z 系列,同时宣布了新相机和镜头的价格。

我们对尼康公司高层和 Z 系列设计人员进行了采访,就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了解。接受采访的人员包括:

·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牛田一雄先生

·尼康集团董事执行常务、映像事业部长御给伸好先生

·尼康集团映像事业部开发统扩部第一设计部第一设计科科长姜华先生

·尼康集团映像事业部市场统扩部 UX 计划部第一计划科笹尾英数先生

·尼康(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高階弘史先生

·尼康(中国)董事副总经理藤原贯太郎先生价格

尼康 Z7 搭配 Z 24-70/4 套机:30,800 元

尼康 Z6:未定

Z 35mm f/1.8 S 镜头:6,880 元

Z 50mm f/1.8 S 镜头:4,880 元

AF-S 500mm f/5.6E PF ED VR 镜头:29,800 元

专访

Q1:第一个是关于尼康 Z 系列的编号问题,首先发布会的这两台机器,一个是 Z6,一个是 Z7,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选择了 6 和 7 这两个数字,是否之后会有 Z1 这种出现?这次发布的机器和镜头,之前市场反映价格稍微偏高,目前来看 S 系列的镜头都是比较大光圈和速度比较高的,有没有计划推出一些性价比比较高或者廉价的镜头?

御给先生: 今天我们很荣幸发表了 Z6 和 Z7 这两款新产品,对于您提问的今后有没有计划推出 Z1,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便表态,但是我们 Z 卡口的系统,以后会逐渐地发扬光大,敬请大家期待。

关于价格的设定,我们是根据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以及市场的动向等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决定的。像 F0.95 这样的大光圈镜头体现了尼康 Z 卡口对新的发展可能性的挑战,我们把这个挑战做成了现实。今后我们也会源源不断地投入 Z 卡口的研发,敬请期待。

关于 Z6 和 Z7 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展望以后的发展趋势,有意识的把这次的产品命名为 Z6 和 Z7。

可能大家也希望了解今后我们是不是会推出 DX 格式的微单产品,对此,我们会关注今后产品的动向、市场的动向。最近我们也发布了一款轻量的小型入门级照相机 D3500,今后我们也会将 Z 卡口和单反两个系统同时推进、同时发展。

Q2:尼康 D850 之前在市场的表现非常好,D850 和 Z7 这两个产品主要的定位有什么不同?现在大多数网友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到底是该选 D850 还是该选 Z7,它们的用处定位、市场定位有什么不同?关于配件,这次尼康推出了自己的配件,有 UV 镜,有三脚架,尼康会不会考虑针对像视频拍摄推出一系列的相关的配件,比如麦克风之类的其他产品?

御给先生:D850 和 Z7 两个产品确实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从目前交换镜头的相机市场份额来看,微单已经占到了 40%。我个人觉得,可能今后微单的市场占有率还会进一步提升。但是作为单反来说,它有视野良好的取景器等单反特有的一些性能,所以说将来单反会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作为我们映像事业部,是注重市场的进展,注重顾客的需求,我们注重这两个方面来推进研发我们新的产品。

Z 卡口的产品现在刚刚发表,您说的关于配件这块,我们认为我们尽量要做的是让 Z 卡口的配件和单反的配件有共通性、兼容性。Z 卡口并不是和 F 卡口完全分开的两个系统,应该说是 F 卡口配件的一个发展型,让 F 卡口的配件能够兼用在 Z 卡口的产品上。

关于 D850 和 Z7 的定位问题,由笹尾先生给您解答。

笹尾先生:关于您提的问题,正好 D850 也是我负责进行开发的,Z6、Z7 我也进行了参与。作为我们公司来说,我们是把 D850 打造为我们 F 卡口里面顶配的这么一个产品,包括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的这么一款产品。在大家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下,尼康 D850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衷心感谢大家的支持。

作为我们公司来说,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下一个一百周年,我们认为包括在动画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一个加强,所以进行了新的企划。从市场上来说,有喜欢单反的顾客,也有喜欢微单的顾客,我们既重视单反的顾客,也想提高微单用户的体验,谢谢。

Q3:现在尤其像中国的摄影爱好者,他对于画质来说是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是比较高的要求,现在尼康会不会加入类似友商那种,比如说像素偏移(pixel shift)那样的功能,然后来进一步满足这部分用户对于画质方面的追求?

姜先生:有关 pixel shift 这个概念,我们也在研究这个问题,目前来讲并没有采取这个技术的计划。我们现在的系统采取了新的 Z 卡口,它可以得到很高的性能,我们认为现在这个卡口可以充分发挥传感器的解像,所以它可以达到很高的性能。

Q4: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微单比单反的体积会小很多,意味着尼康 Z 系列在视频的支架和云台的适配性会比单反好很多,未来是否会考虑跟一些视频厂商或者无人机厂商做一些跨界合作和推广?

笹尾先生: 正如您说的,对我们来说,Z 卡口的产品是轻量化、小型化的。云台,包括无人机等这些方面的开发,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自己能做的我们尽量亲历亲为,如果有其他的合作方大家一起参与起来,我们也会积极地加以配合。

Q5:刚才在发布会上各位一直在说 Z 卡口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新的领域的系列,也说到要观望市场,再进行下一步产品的规划。在这个规划里,尼康现在是不是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这个储备能够看到有多远?另外想问一下 FTZ 这个转接环如果用上以后,Z6、Z7 的续航能力是怎么样的,如果要是续航能力有下降,幅度大概是多少?

御给先生: 作为 Z6 和 Z7,也是运用了单反技术的沉淀和积累,所以才有 Z6 和 Z7 这么一个产品的开发。关于 Z 卡口的变化,就给以后的光学设计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和很高的开发性,我们会集中精力开发出更新更好的产品。

关于在开发和设计上,还是由我们姜科长给你们补充。

姜先生: 有关技术储备这个概念,我们觉得是一种没有止境的事情,我们随时都在为下一代产品做准备。在这里我们准备了什么,准备到什么程度,可能很难给你提供一个明确的回答,但是相信我们会准备得很充分,为下一个产品提供更让大家满意的内容。

使用 FTZ 的时候,相比直接接镜头可能电池寿命要降低一些,因为中间还是加了一段 FTZ 的处理,它会有一定能量消耗。不过在电池寿命上,虽然之前公布的数据大家会有一种担心,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其实可以拍的张数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满足一天的拍摄要求的。关于我们公布的测试数据,我们采用的是 CIPA 的标准,它是一个很固定的东西,但是跟我们真正实际拍摄使用时的条件是有很大差别的。

大家可以跟试用过的媒体去交流一下,他们可能会提供一个更实际的感受。作为一名设计人员来讲,我们对一些测试标准有时也会感到有些不满,因为它的这种标准对我们真正的反映实例上来讲,可能稍微有一些误差,但是它总归是个标准,我们也只能提供这个数据。

Q6:像刚才所介绍的 40% 是微单产品,意味着从传感器尺寸来说,大家的平均水平大大上升,那么对于 Z 来说也意味着对传感器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能否透露一下有关传感器部分的投资,或者是相应合作伙伴有哪些变化?

牛田先生: 你们刚才提到了中国的用户对照片画质的要求非常高,而且今后也会越来越高。决定画质的三要素是镜头、CMOS 和影像处理器,这三大块是支撑好的画质的要素。我们的竞争对手特别是索尼公司,CMOS 方面是非常强的,作为我们公司来说,要怎么样战胜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就是一定要在前面提到的镜头、CMOS 和影像处理器进行投资研发,特别是对 CMOS 进行投资。结论就是,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投资 CMOS 这一块。

Q7:现在除了 Z7、Z6 发布,还发布了一款长焦镜头,500mm F/5.6PF 的,最近我也发现 PF 这个技术现在尼康也逐渐在出新品,想问一下,以后的长焦镜头会不会继续使用 PF?因为 PF 菲涅尔这个镜片容易使镜头的体积大幅度缩小,将来在 Z 系列无反镜头上会不会也使用这种技术,因为我看到未来会出 200mm F/2.8 这种规格的镜头,为了控制体积,会不会考虑使用这种技术?

御给先生: 作为用户来说,追求镜头的小型化、轻量化,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说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研发 PF 技术,在 Z 卡口里面进行投入。这次我们和 Z7、Z6 新品发布的同时一起发布 500 的 PF 的镜头,也是有我们的一些考量,我们就想表达我们 Z7 和 Z6 新的微单发布的同时也注重于 F 系统的产品的研发。

牛田先生: 我最后想说两句,我进尼康公司已经 43 年了,其中有 30 年我就是研发镜头的。我研发的镜头基本上都是工业用的,B2B 的这些镜头。我也确认了我们 Z 卡口镜头的数值,我感到非常惊讶,我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觉得这个数值是非常惊人的,是非常高的,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成本太高。作为我们公司来说,画质是决定胜负的一切,我作为尼康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我保证我们的尼康卡口的镜头的质量是非常优秀的。

本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