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疯狂的文物造假,权威人士鉴定真品价值24亿!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文物这一行,却很难说有哪一位可以称得上是状元,因为文物这个东西很难界定呀,有些虽然古老,但是并不值钱,有些可能看的就是一个破瓦罐儿,却价值上亿。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古玩市场里有一些人在淘货,他们每天想的就是发一笔横财吧。

可有的人也想发文物的财,但他们另辟蹊径。因为自己并不熟悉古董的价格,而且也没有什么渠道,他们就想着打点歪主意,投机取巧。大多数都是伪造文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但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可以说是思路清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故事的主人公叫谢根荣,他原本从事商业,也是一名商人,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赚到了一笔钱,然后开公司,生意做的是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公司越来越大,资金周转也就越来越困难。为了保持资金链不会断掉,谢根荣想到了一个办法,贷款。但是一般情况下,贷款也不会给你带太大的金额,只能用一点小手段。

谢根荣赚到钱以后,常常买些古玩放在家里,但是对此他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很少会买到真品。一般人看到这些都会想法子痛改前非,去搞到一些真品,但谢根荣就不,他想着自己去造一个赝品。

于是谢根荣就找了一些“专业”人士,经过几天的研究讨论,将目光放在了有国宝之称的“金缕玉衣”身上,随后就开始了一项仿造计划,他托人用各种渠道买到了玉片和金线,然后把它们穿了起来,做到能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是做是做出来了,没人信可咋整啊,于是他想了一下,得找那些专家过来鉴定!

当时的他都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了,花费了上百万元,请来了故宫博物馆的副院长杨伯达等五位顶级文物专家,让他们鉴定了一下自己珍藏的金缕玉衣,但是要是真被看出来是赝品,也不行。于是他想了一个法子,把金缕玉衣放在玻璃柜里,让这几位专家隔着柜子看,结果这些专家不知是脑子进水了还是怎么着,很配合,看了几眼就断定这是汉代的珍品,而且为其估价24亿,还热切的给谢根荣开了权威鉴定证书。

这下谢根荣有了底气了,后来这件事还被记者报道了出去,这件“金缕玉衣”自然而然的成了一件宝贝,后来谢根荣拿着这张鉴定书,到银行要贷款,行长一看他有价值24亿的金缕玉衣,区区贷款七个亿,肯定不是问题,于是就很痛快的给他贷款了。

可这件事来得快去得也快,谢根荣的金缕玉衣很快就被发现是个假货,这是一场骗局,这下就很尴尬了,谢根荣被抓后,那些专家可都傻眼了,最后一致的说法是:看走眼了。虽然文物鉴定,不一定都是准确的,肯定会有失误,但是,这五个权威人士同时看走眼,也很难说得过去,不过他们五人并没有被责罚。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