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法海寺研究生教学基地揭牌

法海寺坐落在模式口文保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即公元1439年,1443年完成,由宫廷工部营缮所修建,英宗赐额“法海禅寺”,距今575年,1985年开放,1988年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月9日,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共建的?“中国美术学院法海寺研究生教学基地”正式揭牌。石景山区文化委负责人与来自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绘画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等院系的十几位专家教授共同见证了基地落成。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晋秋红,副区长陈婷婷等区领导与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们就“研究生教学基地”共建等进行了研讨。有关专家从法海寺(壁画)的保护、开发、研究,以及艺术再现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议。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研工部部长杨振宇介绍了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与各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阐释了建立研究生教学基地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北京法海寺文物保管所具有很强烈的文物保护与研究意识,此次研究生教学基地首选中国美术学院,是一次有战略高度的选择,双方都能从中得到巨大收获。该基地的建立,是一次研究生校外学术实践模式的探索,也能够为法海寺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提供高水平的人才保障和专业技术支持,充实法海寺文物保管所的学术研究力量。

据法海寺文保所负责人介绍,北京法海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雄宝殿内明代壁画与敦煌、永乐宫并称“三大壁画艺术宝库”。与中国美院共建“法海寺研究教学基地”,通过此种方式汇聚学科团队,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创产品开发,使文物真正活化和优秀文化得以普及。

模式口街区拥有法海寺和承恩寺两个国家级文保单位,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优秀文化弘扬,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对古建筑和壁画进行保护。先后完成了壁画珂罗版技术复制和三维矩阵数字采集,制作了360全景三维导览视频以及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等纪录片拍摄;受邀到台湾、缅甸、澳门展览。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教学基地的落地,将实现双方共赢,学生们将在京西丰厚的历史积淀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学习工匠精神和顶级技艺,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也将在这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迎来新的发展。

张立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