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水 中南海文化的践行者——杨宪金

红 墙 铸 魂

浅 谈 中 南 海 文 化 的 践 行 者 —— 杨 宪 金

记者 韩家水

作为古代皇家园林的中南海,自辽建宫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在古代作为历朝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的地方,现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所在地,在百姓眼中神秘而独特,神秘在于是百姓禁游之地,独特在于她汇聚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古往今来研究其文化的学者甚少。上世纪60年代杨宪金先生 从泰山西麓肥城应征入伍,走进中南海成为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几十年来他在中南海文化浸润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文化艺术家的熏陶下,遵循律己为本厚德为怀博学为知立决为行的座右铭,站在抢救保护文物的高度,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搜集整理中南海的文史资料,偕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办一史馆、中央档案馆、故宫文保部、北京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保存的浩瀚文史资料中,选择关于中南海历史文化的有关史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立足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以启迪未来的制高点上来研究宣传中南海文化,结出了彪炳史册的丰硕成果。

谈及杨宪金先生结缘中南海文化,还得从他青少年说起。杨宪金1947年出生于泰山脚下肥城桃源镇,他幼时受泰山和儒家文化启迪,酷爱读书,酷爱书法,天天到自己家后边的孔子晒书亭认真苦读,加之一笔一划地习练楷书,使他自小养成了做事“认真、坚韧”的好品质,为他日后涉足书法诗赋,涉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涉足中南海文化研究夯实了根基。他17岁(1964年)进入中南海成为开国领袖们身边一名警卫战士后,又相继参加了中南海夜大、解放军防化学院、中央党校等高等院校的学习,从不放过一次次学习机会,逐步成长为中央警卫局一名师职领导,中南海画册编委会主任和西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以及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书法艺术研究分会驻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几十年中南海文化的浸淫,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丰厚的学识积累,是他成为一名中南海文化研究学者的知识之本。同时,也成就了他在出版、书法、诗联等传统文化诸领域的巨大成就。

太液锁尽千古事,春燕衔红送喜来。太液池亦称三海(中海、南海、北海),它始于金、元,是金代离宫万宁宫所在地,元代营建大都时,划入“大内”范围。明后期按地域始分为南海、中海、北海,合成“三海”。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大规模土木工程,奠定了中南海的格局。清代又进行增扩、改建,其建筑构局一直保留下来。经明清数百年递加增饰,中南海修缮成为一座建筑精巧、风景如画的著名皇家园林。清代最盛时,主要景迹有百余处。因与“大内”近在咫尺,“便于宦游”,成为“风物胜于圆明”的游宴场所。晚清时,也是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游宴、理政之地。

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统称,占地1500余亩,其中水面约占700亩,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园内湖面周围分布有丰泽园、崇雅殿、瀛台;西岸有怀仁堂、紫光阁、和武成殿;东北岸有万善殿;南岸有宝月楼(新华门以东),殿台楼阁布置有序,建筑形式丰富宏丽。名园依水,曲榭临风,在京城夙称名胜。1949年,中南海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所在地。

杨宪金从1964年走进中南海成为中央警卫团一名警卫战士,到成长为中央警卫局车管科科长(师级),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对中南海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可谓感悟颇深,对中南海的建筑文化,尤其是历代帝王硕儒在上面题写的独具魅力的诗赋书画文化,情有独钟。杨宪金注意到,有关北京风土名胜旧闻的出版物不少,但将中南海这一著名苑囿的历史沿革、人物活动、建筑、景观等研究介绍的则较少。从此,他在为领袖服好务的同时,开始对中南海文化边学习边研究,希望有朝一日把恢弘瑰丽的这一皇家园林文化推向社会,分享给百姓。

苍天垂顾有心人。1984年杨宪金受命转任中南海画册编委会主任,1992年组建中央办公厅主管的西苑出版社出任首任社长和总编辑,这为他进一步学习研究千年中南海文化,提供了方便。从此,他偕同有关专家,在他的策划、组创下,一部部介绍中南海厚重历史文化的恢弘巨著陆续问世走进群众视野。

《中南海尘影》,西苑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第一次印刷。该书广泛收集有关古代中南海(自辽金至清)的各种资料,以明清时期为主,共分“海子”溯源、帝王春秋、胜迹寻踪、宫苑撷英、史料钩沉、岁时风习、浮光尘影、历代诗选等部分,依历史脉络逐次展开,穿插宫廷轶闻,结合弥足珍贵的中南海旧照片,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全书297千字、234幅图画真迹、八十多首名家诗作;

《清代皇帝御批真迹选》系列丛书,1995年6月开始陆续出版,仅康熙、雍正、乾隆御批的三部丛书就多达一千多页,丛书装裱厚重大气古香精美,16开页码浅灰底色配红色御批真迹和浓黑色文字释解,使海内外学人及书法爱好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中领略到了清朝历代帝王的批注书法真迹和执政理念;

《中南海楹联墨宝精鉴》,2003年8月出版,从有关图史和现存古迹中选取中南海23处景点多达370多幅楹联辑录成帙,邀请一百多位书法名家撰写,体备真草隶篆,格分端庄豪放,各有专擅,齐显风神。

《中南海尘影》、《中南海楹联墨宝精鉴》以及《清代皇帝御批真迹选》系列丛书,把辽金到清末近千年中南海文化历史贯穿一线,使读者对中南海的千年人文景观、古迹遗存、诗联文赋能有较系统而又多角度的了解。使中南海千年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使亿万百姓有幸一睹皇家文化的独具风韵。社科界专家评价这些出版物填补了中南海文化研究书系的空白,为后期史学家们研究辽金至清朝历史提供了一份宝贵而严禁详实的史料。

从1984年任中南海画册编委会主任算起,至今,杨宪金先生涉足中南海文化研究已经三十多年了。他从历史和人民的需求点出发,密切联系百姓需求把脉研究课题,并及时把研究成果分享大众。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抢买一份毛主席挂历挂到家里。那个年代,书画市场上,除了主席挂历外,还有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十大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挂历及毛泽东诗词手稿真迹等精美刊物。

这些伟人挂历及手稿真迹,就是杨宪金初任中南海画册编委会主任这一时期编印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逢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市场消弭,人民大众对文化精神的渴求日渐旺盛,同时根据当时社会现状,中央需要及时把一些思想动态直接传达到百姓的心坎里,统一并引领人民思想逐步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航向上来。按杨宪金的话说,“随着一系列伟人宣传品的推出,中央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群众对认识和执行中央政策的积极性更高了,对推动整个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条件下,携手共奔小康社会,起到了一定的历史性作用。”

在杨宪金的不懈努力下,百姓眼中神秘的中南海,从八十年代开始,以一本本通俗易懂的或画册或挂历或书籍等精美刊物,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是已有千年历史的中南海,第一次零距离走进亿万大众视野,让大众有幸欣赏到了神秘而独具魅力的中南海文化!这是杨宪金先生为人民大众献上的一份厚礼,有幸生活于现代的我们应当感谢他!

杨宪金担任中南海画册编委会十余年间,策划主编了20余种宣传中南海文化的图书、挂历,发行量达500万册,其中《中南海》画册成为一本里程碑式的文献范本,得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嘉奖,挂历《元帅》和大型画册《中南海珍藏画集》荣获中国图书奖二等奖,他本人因成绩显著荣立三等功。杨宪金所作的努力,正应了那句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2年,杨宪金受命组建中央级大社西苑出版社,担任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同时兼任着中南海画册编委会主任。杨宪金精心经营西苑出版社十几年间,累计出版图书600多种,每年发行200余万册,许多图书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友人。其中《中南海珍藏画集》《平凡与伟大——毛泽东中南海遗物轶事》等,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成为许多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公认的抢手藏品。

杨宪金先生作为一名中南海文化践行者,他力争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给社会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与人民共享中华厚重文化的同时,得到广大读者认可并从中得到快乐和提升,正是他的希望所在。为此,他既是一名研究者,又是一名宣传推广者。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郑州诗联书画展”、“纪念朱德诞辰120周年全国诗联书画精品展”等一大批宣传中南海文化的高端活动在他的积极参与和筹划下得以成功举办。

杨宪金先生总是能完成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纪念朱德同志诞辰策划展览和出书,需要在一个月时限内征集800多幅作品,时间紧迫,朱德的儿媳赵力平认为不可能办到,急得焦头烂额的她找到了杨宪金,杨宪金答复她说没问题。杨宪金立马行动,短短半个月内就全都收到了1000多位书画名家的回函。

“为什么这些名家愿意在那么短时间内把作品交过来呢?一是因为朱德同志的伟大,大家对朱德同志的崇敬之情;二是因为身为组织者的我多年来为书画家们无私服务的积淀。如果我平日做事以私心来做,不考虑对方的想法,书画名家们又怎会愿意交来他们的作品呢。”

研究和宣传中南海文化,杨宪金先生可谓投入了毕生精力,在他人生词典里,研究宣传中南海文化是没有“退休”一词的。

杨宪金2007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后,本该优哉游哉安度晚年的他,仍兼任着中南海画册编委会主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书法艺术研究分会驻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等职务,继续践行着他的中南海文化研究和宣传。

《中南海胜迹图》和《中南海胜迹诗联书法长卷》两部书画巨著,分别长120米高0.68米,是杨宪金先生退休后,盛邀众多当代书画家不辞辛劳历经八年时间组创完成的,巨著以独特方式把中南海文化呈现于世人,填补了中南海文化的一项空白,赢得了专家、学者和书画爱好者一片赞誉。

《中南海胜迹图》以南海、中海、北海为次序,选取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焦点透视法,运用元人的笔墨技法,突出青绿色彩的效果,使色墨淡雅统一,笔法苍劲有力,整个画卷庄严唯美,跌宕起伏,气势恢宏,堪称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她带领人们穿越时空,走进神秘的中南海,领略华夏数千年的文化脉络。评论家感言,《中南海胜迹图》和《中南海胜迹诗联书法长卷》,满足了亿万百姓对神秘中南海幽景的探奇心愿,将中南海胜迹赋予了新的神韵,将中南海胜迹诗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文化财富,使中南海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更加光彩夺目。

为了把研究成果及时分享给大众,杨宪金不辞辛劳,足迹踏遍了华夏大地。通过几十年研究、出版,及组织、参与近千场中南海文化的推广活动,杨宪金不仅用汗水浇筑起了一名中南海文化研究学者的崇高荣誉,也因此成为一名蜚声业内的著名社会活动家,赢得了社会的极高赞誉。

杨宪金研究中南海文化之所以能取得丰硕成果,得益于他对革命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杨宪金自幼嗜学、聪敏、机智、坚韧,来到领袖们身边后,耳濡目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伟大人格,从领袖们身上学会了怎么做人怎么做事,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力争把领导交办的工作做到极致。杨宪金说,“领导不一定知道我对艺术、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看中的是我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交代我干一件事,我就一定会认真地把它干好,所以领导才会把中南海画册编委会主任这个重担交给我扛。”

杨宪金研究中南海文化能取得巨大成就,也得益于他刻求严谨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这正是他成功的基点。他常常以在领袖身边感悟到的一句话“律己从小事做起”来自勉。这句话不仅指导着他的日常行为,也指导着他的学术研究。他认为,凡事先在想次在做,关键是做,做的方法方式至关重要,不同的做法和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只有做到做好事情的细微处才能有最好收获,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几十年来,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把脉每一项中南海文化研究课题和其中的每个细微环节,凡事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从研究和编辑中南海文化出版物的每个细微环节可以印证此点。

为了让神秘的中南海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他力求把每本印刷物编辑成精品推向社会。他首先对浩繁的中南海文史资料一件件仔细严格挑选,有的需要跑遍北京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去深入探究佐证,有的需要聘请专家进行研讨论证。资料齐备成熟了,然后带领他的团队一个字一个字认真校对,一篇篇认真阅览,一页页认真排版,最后付梓印刷成数百数千万本的出版物,每份样稿出来了,有的还要反复修改。几十年如一日反复做着这枯燥乏味的同一件事,是何等大的工作量,又需要何等坚韧的毅力,这一切都是常人难以想象和体会得到的!

水有源头奔流不息,人有动力奋斗不已。杨宪金终生研究宣传中南海文化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源自于他浸淫中南海几十年来,感悟领袖的伟大思想和人格风范,以及对党和人民无限的忠诚和挚爱。

著名诗人艾青有句惊天泣地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杨宪金先生出生在旧社会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7岁走进中南海,沐浴着中南海的曙光成长位一名文化大家。四十多年的中南海文化熏陶,十多年的社长总编辑生涯,五十多年的翰墨濡染,在他的文化艺术生涯中,给他帮助和影响的恩师很多,但影响最深最远的有两个人,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毛泽东的书法文学艺术修养,周恩来的律己为国思想,及两位伟人的艺术作品收藏,奠定了杨宪金弘扬民族文化的决心,指导了他一生的行为。他要把几十年来在领袖们身边在中南海里耳濡目染和学习积累的知识,在有生之年回报给社会,奉献给人民,正是基于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挚爱之情,他只是把这份厚重情感简略为一句极其普通的话语:“为党为人民事业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

传承传统文化,把脉百姓需求。纵观杨宪金先生的文化足迹,他以聪明才智和深厚传统文化功底,从社会和人民的需求点起航,以历史唯物的观点为助推双桨,一刻不停地践行着他的求索中南海文化之旅,用一本本辉耀史册的皇皇巨著,为社会为历史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已是致仕之龄的杨宪金先生仍以铿锵步伐行走在中南海文化的学术研究推广旅途上,我们期待先生在颐养天年的同时,仍有新的建树。

据悉,为纪念2016年毛泽东诞辰123周年,中南海画册编委会主任杨宪金策划发起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系列活动方案”,正在紧锣密鼓的细化实施中,其中包括“毛泽东书信手稿”展览和研讨会。杨宪金主任日前告诉记者,毛泽东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书信,这些书信多用毛笔书写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活动,反映了他同党内同志、党外朋友、亲属、故旧的交往;不少书信论及到重要的政治原则、理论观点、方针政策,以及党性修养、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等,对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党的历史以及毛泽东书法艺术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我会拟组织举办毛泽东书信手稿展览和研讨会,收录的500余封书信,基本全部囊括了所有面世的信函书作,为研究毛泽东平凡而伟大的情感世界和书法艺术,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