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 28 年 重回辽大为母校庆生 穿学士服补拍毕业照

9 月 15 日辽宁大学举行建校 70 周年纪念大会。

1986 年,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辽大,成为 " 辽大人 ",32 年以后,他们再次从五湖四海集结到辽大,来为母校庆生。

15 日,辽宁大学迎来建校 70 周年校庆,全国各地的辽大校友再次 " 回家 "。辽宁大学也通过举办纪念大会、学术论坛等方式庆祝建校 70 周年。辽宁大学校长潘一山发表了题为 " 继往开来,锐意创新——为实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 的主题演讲。他回顾了辽大 70 年的发展历程,对 70 年来辽大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此外,辽宁大学校史馆 15 日也正式揭牌成立,记录辽大 70 年的发展变迁。

毕业 28 年 回食堂重温 " 抢菜 " 时光

" 他是我们班的文艺青年,在楼道里弹吉他唱歌,唱功可以排全校第一。"" 他刚上学时不会说普通话,考试答卷都写蒙语,老师都不知道他在写什么。"" 那时候食堂的饭都靠抢,我们每天都要安排一个同学提前去食堂抢菜。" 毕业 28 年以后,辽宁大学 1986 级国际经济系保险专业的同学们又一次相聚在辽大,为母校庆祝 70 岁生日。虽然都已经 50 岁左右,可是回到学校后,他们记忆的开关再次被打开,当年在学校的一点一滴历历在目。

张文荣是新疆人,1986 年辽宁大学首次在新疆招生,包括张文荣在内的 5 名新疆同学来到了与新疆相隔 3500 公里的辽宁大学。" 那时候坐火车到沈阳要走 3 天 4 夜,我睡过行李架,也在座位底下睡过。" 即使是现在,张文荣从新疆来辽大也需要坐 7 个多小时的飞机,可即使是这样,每次同学聚会他肯定都参加。" 我特别珍惜和看重我们辽大同学的感情,对母校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辽大,张文荣学会了弹吉他,并且通过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人也更加有自信。

回到学校的他们,中午特意在他们曾经吃过的学生第四食堂用餐。" 食堂现在种类太丰富了,我们那时候好菜都需要抢的。" 胡文宏说,他如今已经在深圳工作安家,为了回来为母校庆生,也是坐了 4 个多小时的飞机。" 那时候每天需要安排一个人先到食堂抢菜,如果第四节课老师下课晚,我们就开始敲桌子。" 他笑着回忆说。

回到曾经的宿舍所在地时,原来住过的宿舍已经被一栋新建的楼取代了。" 那时候我们 10 个人住一个宿舍,老热闹了。" 回到学校,他们感叹最多的还是变化。" 我们上课的教学楼还在、食堂、操场还在,但学校变化还是很大,不过依然是我记忆中最美的辽大。"

胡文宏这是毕业后第一次回学校,他仔仔细细的在学校里走了一圈,找寻着他在各个地方留下的身影。" 滑冰场已经拆了,我就是在辽大学会的滑冰。" 胡文宏说,正是辽大 " 明德精学、笃行致强 " 的校训下,才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

作为此次聚会的发起人,张日新也为大家准备了特殊环节。他们在毕业 28 年以后,才穿上学士服,在外语学院的楼前补拍了一张毕业照。" 因为我们毕业的时候都没有学士服呢,都是穿自己平时的衣服,所以你看我们的毕业照大家都花花绿绿的。这次就有人提议我们也借来学士服,再拍一张毕业照。" 他们入学的第一张合影就是在外语学院的楼前拍的,当日,他们又在外语学院楼前穿着学士服,补拍了一张毕业照。

一家三代都有辽大人 共同为母校庆生

作为辽宁大学的老教授,邢安臣一家和辽宁大学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一家 3 代 8 口人中,每一代都有人在辽大,有 5 人都是 " 辽大人 "。" 我们都称得上是辽大之家了。" 邢安臣笑着说。

邢安臣今年 81 岁,是辽宁大学 1964 届历史系的毕业生。他 1959 年进入辽宁大学历史系学习,5 年本科毕业以后就留校了。在团委工作几年后,走上讲台,成为历史系的老师。他的儿子邢邦宇,1984 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系英文专业。他的儿媳范景怡是 1990 届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女儿邢邑开则是辽大历史系的 1993 届毕业生,如今也在辽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2016 年,邢安臣的外孙女李欣桐再次考入辽宁大学,就读广播影视学院摄影系。

" 我们家人对辽大的感情很深,我女儿和儿子也是受我的影响很大。" 邢安臣介绍。他在辽大任教时,儿子和女儿经常去辽大玩儿,长大以后也通过努力顺利地考入了辽大。

李欣桐也一样,从小就在辽大校区内活动。" 我以前上的小学就在辽大老校区附近,我几乎天天都去辽大,还常常去偷听我妈上课。" 李欣桐说,她还没有考大学时,就已经决定要上辽大,正好高考成绩满足辽大要求,她如愿以偿进入了辽大。" 辽大是我很熟悉的学校,学校的管理和学风都很好,学科建设也都是国内、省内非常好的。"

邢安臣说,辽宁大学是他们一家三代人共同的母校,是一家人共同的回忆、更是一家人共同的骄傲。而李欣桐从小到大都是听长辈们讲述他们的辽大故事,现在,她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辽大故事。" 也非常感谢母校,让我们一家人,亲上加亲,好上加好。祝福我们共同的母校,谱华章异彩,享桃李芬芳。" 邢安臣说。

校史馆揭牌 记录辽大发展变迁

在建校 70 周年之际,15 日辽宁大学校史馆也在辽宁大学诸位老校长的见证下,正式揭牌成立。辽宁大学校史馆展馆面积 1200 平方米,共有 8 个展区,展陈图片 1500 余幅,展出实物 300 余件,图书 3500 余册,校史馆以文字和实物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学校创建、整合和发展的各个历史瞬间。是守望过去的时间之窗,是陈列荣誉的精粹展台,是汇聚校友的精神家园,是辽大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物化凝练,是辽大校园重要的文化标志物。

序厅的浮雕《历史的丰碑》由辽大校友设计,材质新颖,色彩明亮。背景以铜雕为基础,展示背景体现东北重工业以及各行各业设施、楼阁等元素。前景以铜雕浮雕为主,外形运用长城的轮廓,正上方是辽宁大学的校门,寓意辽宁大学如长城一般屹立千年,生生不息。

此外,在校庆月期间,辽宁大学还将举行辽宁大学校友论坛、第六届东北亚刑事政策论坛、第七届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

历史:朱德委员长亲自题写校名

辽宁大学肇始于 1948 年 11 月东北人民行政委员会在沈阳设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并于 1953 年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 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辽宁大学,朱德委员长亲自题写校名。

七十年风雨兼程。辽宁大学已经成为基础雄厚、特色鲜明、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院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截至 2018 年 8 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博士后流动站 8 个,国家重点学科 3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4 个。现有学院 27 个,专任教师 1330 人,副高级以上职称 828 人,博士生导师 167 人,双聘院士 1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3 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4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28 人。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 2.5 万人,其中本科生 1.7 万余人,研究生 7000 余人,各类留学生 1800 余人。建校以来已经培养各类学生 30 万人,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 94 个国家培养长期留学生 11000 余人,短期留学生 3700 余人。孔子学院跨越亚欧非三大洲,国际化办学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辽沈晚报 · ZAKER 沈阳记者 胡婷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