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环境要为老人多想点儿

坡道被乱停的自行车挡住。

楼门开门方向会挡住坡道。

地库出口和人行道存在视觉死角。

养老社区内的健步道标识。

花坛边缘的扶手便于老人站起。

无高差设计便于轮椅通行。

小区道路花纹太多,老人有绊脚风险;单元门打开方向不对,轮椅出入可能很费劲……小区中的一些设计瑕疵,年轻人也许从未在意,但却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麻烦。专业人士表示,积极推进小区环境的适老改造,能够给予老人独立出行更多的尊严。而改造的关键,在于更加全面地进行考虑和设计,同时不应忽视每一个细节。

养老社区

道路无边石走路不绊脚

花坛有扶手老人易站起

下午三点,昌平泰康之家燕园社区内,72岁的王大爷正推着坐轮椅的老伴在楼外散步。住到这个专门为老人设计的养老社区还不到半年,王大爷已经深深体会到了社区适老设计带来的好处。“这儿的地面全都是平的,没有台阶,推轮椅走起来很方便。”

谈起搬到养老社区的原因,王大爷叹了口气。自己原来住在海淀的一个小区,老伴有一天出门时,下台阶摔坏了髋骨。“小区的坡道没有那么多,台阶也没扶手,对老人真的很不友好。”老伴受伤之后,在原来的小区用轮椅出行更不方便了,王大爷就带着她搬到了养老社区。

相比起老伴,王大爷的身体还算硬朗。他表示,自己平时还比较喜欢养老社区的健身器材。“原来的小区也有,但一些器材已经不结实了,用起来不放心。”记者看到,这里的健身器材种类非常多,分布的点位也很广,不同楼的住户都可以就近找到。

“我们引进健身器材时,也参考了专业的健身知识和老人的身体特点,希望老年人能通过我们的器材锻炼到身体的各个机能。”公司的景观设计负责人表示,除了无高差设计与健身器材,社区里专门面向老人的适老设计还有很多。

“一些活动场地的路边采用了无边石的设计,老人不会因为不注意而绊倒。在可以坐的花坛边缘,我们也设计了扶手,便于老人站起。”除此之外,在社区的一个角落还设置了园艺区,老人们可以在其中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其中一个种植池,底部还进行了向内凹进的设计,坐轮椅的老人也可以离近操作。

五感花园给予刺激预防老人失智、记忆花园路径单一方便老人辨识方向、健步道标识促进老人锻炼……社区中的适老设计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即使是如此专业的养老社区,在一些户外家具的设计上仍有改进空间。记者发现,社区内虽然设置了很多的座椅,但座椅的高度有点低,老人坐下后,再站起时会有些费劲;另外,道路边的一些栏杆设置得不够靠外,扶起来稍有不便。对此,设计负责人表示,社区每年也都会征求老人对于户外环境的看法建议。“我们目前已经收集了比较全面的意见,准备在不久之后对社区的户外家具进行一次翻新,让它们更符合老人的使用习惯。”

小区现状

设计欠考虑细节

适老化仍需完善

养老社区在设计时已经处处为老人着想,但有些细节仍待改善。在很多其他小区,老人在出行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更多了。

秦岭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士生,研究课题之一就是社区的适老设计。他表示,居民住宅内的适老化设计现在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改造的内容也很丰富,但社区环境的适老设计和改造,目前只是停留在加装坡道、扶手等比较基础的环节,缺乏对社区整体的评估和系统设计。

秦岭所在的工作室位于学清路的清枫华景园,以这个小区举例,就能找到很多设计上缺乏考虑的问题。“比如这个步行道,上面设计了很多花纹。”秦岭表示,在很多小区,当初设计时为了美观,都会在道路上加上很多图案和花纹。“这些设计对于年轻人来说没什么,但腿脚不便的老人,因为走路抬不动腿,很可能会被绊倒。”

除此之外,小区中还存在道路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小区西门附近有一个停车地库,出口旁边还有一条行人的步行道,正好位于地库出车的视线死角。汽车从地库开出时,很难注意到旁边是否有人经过,有可能发生危险。

在这个小区中,很多楼门外都安装了无障碍的坡道,但有些却被坡道下乱停乱放的自行车挡了个严严实实。秦岭表示,其实小区本来是有地下自行车库的,但因为普遍离住宅楼较远,之后都被废弃了。大家都把自行车停在路面上后,又因为缺乏停车区域规划,现在“停车挡道”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是很多小区的通病,因为管理不善,无障碍设施没能起到作用。”

“还有,加装无障碍设施时,因为施工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最后安装的实物也有瑕疵。”在小区的一处休闲场地边界,因为高差过大而安装了一个坡道,但坡道与场地的对接并不规整,边角处还出现了裂缝,有绊倒风险。

秦岭表示,小区的设施在细节上考虑不周,也可能会给老人的出行带来麻烦。记者看到,这个小区的很多住宅楼,进楼门时需要向外拉门,但门开之后正好挡住了楼外的无障碍坡道。老人如果乘坐轮椅,进出楼门时都需要绕一个圈,避开门之后才能继续前进,非常不方便。“另外,有的楼门还设计了门槛,这也很妨碍轮椅的通行。”

专家意见

适老改造要适用

老人出行才无忧

普通的居民小区设计问题繁多,养老社区又有设计上的优势经验,那能否直接按照养老社区的模板进行改造呢?养老社区设计负责人表示,社区和很多其他小区的场地大小不同,有些设计方式不一定适用,但关于注重安全、强调老人归属感与参与感之类的适老设计原则,在任何小区的改造中都是应该遵循的。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看来,小区适老改造还应该提前进行系统规划。比如在住宅楼栋出入口,室外活动场地、社区大门等重要空间节点之间,应形成完整的无障碍通路,并与城市的无障碍系统顺畅连接,以满足老人的出行需求。

具体到小区中某一细节的设计和改造上,也应该考虑得更加全面。“比如无障碍坡道的设计,就要从坡道的形式、坡度、材质、扶手配置、夜间照明、标识系统等多方面进行周全的考虑。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难以实现真正的无障碍。”

现如今,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参考的是2012年颁布实施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这一规范为了给设计方和施工方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多采用给出标准数值的指令性条文。周燕珉指出,对于新建小区,满足这些规范并不困难,但对于现状情况复杂、个案差异较大的老旧小区改造,这些规范就不是那么适用了。“比如门的大小,坡道的坡度,如果实在达不到标准数值,那是不是就不改不装了呢?我认为,改还是比不改好。在标准制定上,也可以采用性能化标准的方式给予一些灵活调整的空间。”

目前,住宅楼加装电梯的工作正在北京的许多老旧小区火热开展,周燕珉表示,除了住宅楼栋本身,在室外一些高差较大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设置无障碍升降机等方式,进一步方便轮椅和腿脚不便老人的出行活动。

除了无障碍设施的安装,社区内超市、菜站、卫生服务站等配套设施的数量和距离,也直接决定了老人生活的方便程度。周燕珉表示,在具体设计上,应通过简化交通流线、增加标识系统等方式,帮助老人在户外明确方向,进一步提高老人到达配套服务设施的便捷性。“通过适老设计,我们希望能给老人的独立出行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给他们更多的尊重,而不是人一到老年就只能待在家里,出行还得靠保姆。”

本报记者 莫凡 文并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