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创新智慧开启绿色发展新引擎

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推进清洁能源利用是重要的一项内容。近年来,常州市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推动风电、光伏等丰富资源加快转化为产业规模、社会效益,开启绿色发展新引擎。

位于金坛经济开发区的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订单充足,已成功中标国电投、中电投等企业组件招标项目。国内光伏产业今年遭遇市场低谷,但亿晶还是逆市上扬保持盈利,这得益于企业多年来坚持广纳高端技术人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黑硅电池、多晶金刚线等领域不断取得了新突破。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伟忠告诉记者:“比如说我们的印刷机,原先我们的产能只有2万一天,那么通过我们现有的小改小弄技改,我们现在可以达到4万一天,整个就是说我们没有花大的代价,但是整个产能提高了一倍。”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这几年也陆续对生产车间进行了自动化改造,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到光伏组件生产制造过程中。从2016年开始,天合光能还设立了年度综合能耗目标,并按月度进行考核和奖励,从而推动行为节能,实现企业生产的“零”排放和绿色循环的“零”碳生产。

天合光能环境健康安全高级总监赵振祥告诉记者:“我们早在2015年的时候就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系统地识别主要的能源使用,挖掘节能空间,提高能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上个月,天合光能又成立了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0亿元,构建一个集发电储能技术、智能终端、能源管理和能源云技术等于一体的新能源物联网创新体系。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组件供应价值群副总裁华敏洪表示:“针对B2C的市场,针对分布式市场,切入到整个方案的解决的供应商里面去,做一个智慧能源还有能源互联网的这方面的布局。”

目前,我市拥有光伏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0家,这些企业在各地加速推进“自用为主,余电上网”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及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建设。2017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同比2016年减少51.73万吨,超年度计划23.1%,全市光伏并网容量新增200兆瓦。占地三千亩的常州市亿晶光伏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一个中型燃煤发电厂。

金坛区直溪亿晶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樊思俊告诉记者:“二氧化碳每年减排16万吨左右,硫化物排放几乎为零,光伏发电几乎是零污染排放。”

近年来,常州始终把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链作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位于常州经开区的常州星源高性能微孔薄膜制造项目,将在12月份进行试生产,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以生产4亿平方米的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

常州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继俊表示:“整个常州到终端产品的电动汽车,到动力电池组件,一直到锂电池的各个材料,都已经陆陆续续加入到常州市的区域里面,星源材质的加入,将会补强新能源电池行业里面最关键的一块。”

走业态融合之路,关键在于创新开发模式,目前,常州形成了“互联网+”智慧能源、智慧电网、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储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能源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57家,成为常州绿色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跨越赶超的新引擎。

CBS新闻中心记者:谭梦霞 袁岭

新媒体编辑:徐慧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