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互联网思维做手机,雷军的小米成功了,这个手机品牌却倒闭了

8年之前,雷军的小米正式成立,至此以后,中国的手机市场出现了一位“价格屠夫”。在那个智能手机刚刚出现的年代,黄牛手中iPhone 4的卖价能超过万元,以至于当时还出现过“割肾换果”的荒唐事件。与现在网友口中的段子不同,当时是真的有人割掉了自己的一个肾,卖钱拿来买苹果手机,肾果的说法也是自此流传下来。所以小米手机当时1999元的售价,可谓是刷新了当时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限。

与传统的手机厂商相比,雷军一直说小米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来做手机。通过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层级,将成本控制在最低。这里的中间层级,不仅指手机厂商到消费者,也指零部件供应商到手机厂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可以说小米是成功了。因为在小米的身后,已经倒闭了一大批手机厂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正规的还是山寨的。

很多人觉得:成功其实是可以通过复制得来。不过市场风云变化,即便过程相同,最后产生的结果也有着天壤之别。成功者的身后从来都不缺少效仿者,学习雷总的思维做手机,一款名叫大可乐的手机就曾昙花一现。有人可能觉得大可乐这个名字并不好听、俗气,但你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可乐的命名其实与小米是一样的,都是以形容词+一件生活常见物。只是小米这个名字我们已经听得太多所以坦然接受了,而大可乐作为一个新生品牌所以显得突兀。

为了获得起步资金,大可乐在14年发起过一场众筹,25分钟就众筹到了1650万元的资金,在当时还刷新了手机众筹的相关记录。当时的大可乐手机对外宣传,只要成功参与了众筹的用户,每年都能免费更换一部新手机,大部分人也正是看中了这点而参加的众筹。只是他们没想到,大可乐手机会倒闭得这么快。

众筹的成功,代表了这个公司的互联网运营确实做得好,不过落实到手机本身,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大可乐没有任何有关手机的技术,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靠供应链厂商。在一部手机从设计到出厂的整个过程中,大可乐做的只是一个“贴牌”。如果没有互联网的运营,这些手机只能算作“山寨机”。说到山寨机我们自然也明白了,用户在拿到大可乐手机之后,手机就出现了各种问题,厂商还解决不了。在用户的声讨中,红火一时的大可乐就这么凉凉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