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藏品‘活’起来”——走进海南首家私人体育博物馆

奥运冠军签名照墙。新华社记者周慧敏摄

新华社海口9月28日电(记者周慧敏 代超)一枚徽章、一面会旗、一座奖杯、一双球鞋、一把奥运火炬……在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1200平方米的天福体育博物馆里展出着2100多件体育藏品。

这是一家私人体育藏品博物馆,凝聚了一位普通的体育爱好者20多年的心血。馆长谢飞今年38岁。13岁那年,当时生活在美国的他拥有了第一双乔丹球鞋,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收集起各种限量版球鞋。

1996年,谢飞在现场观看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看到拳王阿里点燃开幕式火炬的那一刻,他激动不已:“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收藏一个奥运火炬。”此后,谢飞扩大了收藏范围,开始收藏奥运及其他体育藏品。

天福体育博物馆展出的藏品。新华社记者周慧敏摄

回国后,谢飞定居海南。在20余年的时间里,他跑过无数场国内外拍卖会,接触了众多私人收藏者和体育组织,终于积累起如今的2000多件藏品。

起初,谢飞只把收藏体育物品作为一项个人爱好。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衣服、球鞋等物品开始变质。“与其让这些东西在家里慢慢消亡,为什么不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展示它们背后的故事、历史和文化?”谢飞说,“只有让更多人看到这些藏品,藏品才能‘活’起来,才能让它们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从2004年开始,谢飞开始在自己经营的咖啡馆展示部分体育藏品,受到很多客人的喜爱。于是,他逐渐扩大展出面积,最终形成了一个博物馆。2016年,体育博物馆通过当地民政局审批,正式面世。

博物馆中不仅陈列着梅西、乔丹、科比等世界级体育明星的签名球衣、球鞋,而且有平凡人的体育点滴:新中国成立之初无名运动员的体育日记、普通运动员充满年代感的奖状、群众体育竞技的奖杯……

天福体育博物馆馆长谢飞展示1984年女排签名排球。新华社记者周慧敏摄

在博物馆的中国馆,各级赛事的奖杯、火炬、吉祥物等铺设出中国体育百年发展历程:郑海霞在巴塞罗那奥运会赢得的银牌、老一届男篮国家队的签名球衣、中国申奥官方第一次制作的四把申奥大门“金钥匙”……

说到自己最喜欢的藏品,谢飞拿出一个排球。球上签满了名字,“郎平”两个字赫然在列。1984年,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在夺得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三连冠”后,一起在这个排球上签了名字。5年前,谢飞从海南一位老体育工作者那里“磨”了好久才“磨”到手。

“这个排球代表了中国女排最辉煌的历史,这些签名也已经不可复制。”谢飞说,“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独特的故事与情感。”

目前,这家博物馆年接待游客量近2万人次,成为体育爱好者们的“打卡”之地。博物馆的志愿者谢德胜曾经就是游客之一。

3年前,爱好体育的谢德胜从朋友那里听说了这家博物馆,专程从家乡海口赶来参观。“当时就感觉很震撼。一个私人体育博物馆能有这么丰富的藏品,真是不简单。”谢德胜后来还带着孩子来参观,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拼搏和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谢飞自己也是一位体育迷。未来,他想建一座更加专业、更加丰富、更加完善的体育博物馆:“体育博物馆是对体育历史的收藏,也是对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传承。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希望更多人能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