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聊商业与管理(8)——管理的三个层面

管理的三个层面:

管理目的;

管理的有效率;

管理的效率。

当然,不可否认,很多人一听到管理,本能的想到的是控制和反抗,全力斗争,管理层级的清晰化。

比如,避免管理内耗,避免权力斗争,避免双重管理。

但是,那本质上是属于领导力的范畴,和管理并没有任何关系;

凡是涉及管理行为是否有效的,都属于领导力的范畴;

而是否有效率,则是管理的技术问题了。

在任何管理行为被实施之前呢,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被管理者是执行管理者的安排的。

当然,这一点,本身是需要被利益捆绑或者愿景捆绑或者单纯的领导力保驾护航的。

被利益捆绑的团队,除非利益在不停的递增,但是尚未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否则就容易出现管理的传达率迅速衰减。

被愿景捆绑的团队呢,太容易被市场环境的风吹雨打所影响,所以这种企业特别需要打鸡血的讲师定期跳舞。

被单纯的领导力所保驾护航的团队,在管理的实施中便具备了最大化的抗人力风险能力。

因为之前十分详细的谈过领导力的问题,所以,今天主要谈谈在这之下的一些管理技术的问题。

任何管理行为,说到本质,无非就是管理层告诉团队大家到底要达成什么目标,然后每个人具体负责什么环节,让大家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法提高实现速度。这就是管理的目的、有效率和效率。

按照粗略的划分,管理者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管理者放弃了对团队目标的关注,开始全身心琢磨每一个团队成员是否开心,是不是有心事。。。这种管理者呢,一般是刚从事管理岗位的人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

人是永远做摸不清的,而且很多时候,事越搀和越乱;

而商业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因事聚人,因事设人,因事成人的过程。

放弃了对事情本身的关注,开始变成儿女情长的践行者,很容易最终变成脆皮无骨烤鸡;

被下属的情绪牵引,被下属的欲望反向管理,变成一块猪头肉。

第二个层面呢,比第一种好点,开始关注每一个下属是不是在干活,只关心是不是小伙伴们是不是很忙,每天看起来都在忙忙碌碌。。。这个层面呢,其实,也属于未入门的管理。

企业是为了商业目的而存在的,无论是战略规划的实施还是盈利目标;

忙有时候代表了高氛围的优质团队,但是如果管理者不到位,也代表了瞎忙集中营。

所以,很多管理者带领的团队,看起来每个人都十分勤奋,但是就是不出活;

这种管理者,本身也是不称职的,

因为他只是让人不闲着,而没有不停的促成事的完成。

第三种呢,就属于刚入门的管理者了。

清晰的描绘并且传达了团队的阶段性目标,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了职权和工作内容的划分,并且不停的关注每个小伙伴行为的有效性:是否可以促成商业目的的实现(最多的时候,也就是直接或者间接的盈利目标的出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