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蔡斯民镜头下珍贵的书画记忆

蔡斯民新加坡著名摄影家,生于1932年。青年时就对美术和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9年在新加坡南洋美专学习。他在五六十年代就活跃于艺术界,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55年曾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硕士及国际影艺联盟最高荣誉衔,1985年拍摄的新航日历获得太平洋区金奖及1986年的新加坡创意奖。此后,他在各种摄影活动中多次获奖。1972年起,蔡斯民先生致力于广告摄影制作,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专业摄影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89年被新加坡政府授予摄影文化艺术奖章。1989-1992年期间,他在新加坡及中国的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沈阳、杭州、西安、广州等地举行个人摄影展览“留真”。2005-2007年继续在重庆、深圳、成都、昆明、贵阳、云南、上海及新加坡等地巡回展出。其作品曾被新加坡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岭南纪念馆、中国美术馆、沈阳博物馆、深圳美术馆、四川美院、广东美术馆、贵阳美术馆、云南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收藏。

先生的“留真”

蔡斯民先生是我父辈,1995年在新加坡有幸与先生相识,后拜先生门下与之讨教摄影艺术。此次将“留真·中国画名家像传”斯民摄影展引进宋雨桂艺术馆,既是先父的遗愿,也是为沈城的文化活动添上一笔色彩。

摄影,俗称照相。特别是为人照相,这个过程在很早之前都是在照相馆实现的。蔡老是开先河的开端摄影大家,而且,是专门为艺术家作传神摄影的。此次展出的是蔡老为朱屺瞻老等14位国内已然仙逝的巨匠造像。这些作品都是用黑白的技法展示给世人。每幅作品都蕴含了深深的情感与不平常的心绪。每个人物形象,在瞬间表达上都以传神的时空以驭取。当我们再读这些巨匠的传记时,可以帮助我们立体地认识这些前贤的胸怀。

在完成这些作品前,斯民前辈感到白石等巨匠先后早已作古,没有专业性的摄影照片传世,是20世纪的憾事。为历史补缀影像数据的不足是责无旁贷的使命。这一初衷确实是做到了。在全面、深入地作了功课,深读列位先生的自传、笔记及相关数据后,首先请黄苗子先生为拍摄画家的策划顾问。在此期间还请了李行简、杜哲森、刘曦林等诸位先生襄赞。初步拟订14位国内知名度极高的画家。

拍照的技术手段,要为摄影家的审美观也就是艺术主旨服务。照相机是表现认知世界的工具,与文学的语言、戏曲的唱腔、建筑的材料大致是相同的。它让内在思维世界,通过思维表象物化成为画面。这些画面,有的可以释读,有些则不能释读。不能释读的,那些是摄影家的“自留地”。当然摄影的技术与其他门类的艺术是一致的,庞杂的表现手段非业外人所可以想见的。

斯民先生在这时间创作的媒介主要是胶片相机,此类相机已经淡出了我们的使用范围。当初的暗房艺术已被电脑部分替代。很多的技术与艺术也淡出了摄影家的自身。很多时候蔡老是喜欢用多重曝光的手法去表现,它能满足摄影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可幻化出意想不到奇思诡谲的形态。

在创作的意向与实践中,未知影像的神秘感极大地刺激斯民先生的创作欲望。有了强烈的欲望,便引来灵感!当影像需要表达更强烈的思想意愿时,蔡老便会借助于暗房后期的想象去实现。他说:“希望画面里蕴含着个人的秘密符号。我喜欢拍摄美丽空灵的自然风光,也喜欢在司空见惯中发现和拍摄别人‘视而不见’的视点。努力去把平凡驾驭成‘难得一见’。”

蔡老能在流光幻彩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人类生命的瞬间,是对人生的感悟,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人类的体味。以一种信奉神明之心,对待着空间、时间、人间,向它们致敬!艺术如庄子所说,每下愈况则体味逾深。

斯民先生有着直觉的艺术存在,作品是诗化了的直觉。在对这些巨匠画家的写实之作里面,都是一段段乐章,一篇篇佳文。在瞻顾这些作品时能让我们进入他创作的时态,让我们的心灵行走在真实与仙踪之间。(宋十里)

“留真·中国画名家像传”斯民摄影展

展览时间

10月13日—11月12日

开幕时间

10月13日1000

主办单位

宋雨桂艺术馆

协办单位

千钟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沈阳视龙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沈阳嘉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星翰创享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展览地点

宋雨桂艺术馆(和平区仙岛南路360号)

▲朱屺瞻(1892—1996)

▲刘海粟(1896—1994)

▲黄君璧(1898—1991)

▲赵少昂(1905—1998)

▲陈文希(1906—1992)

▲王己千(1906—2003)

▲叶浅予(1907—1995)

▲李可染(1907—1989)与陆俨少

▲陆俨少(1909—1993)

▲黎雄才(1910—2001)

▲吴作人(1908—1997)

▲关山月(1912—2000)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