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生意经

用惯锄头和钉耙,年过不惑的堂侄,如今整日摆弄计算机和支付宝:他继小吃店之后又推出小超市。开张前夕,为答谢隆情,我除了送礼致贺,还决定娓娓馈以生意经的珍闻,以启迪。

一曰:衣食父母。

他们已过世的老父,14岁就到上海油酱店当学徒。旧时甬绍一带的农家孩子,到这年岁就得外出谋生了。学徒生活清苦,除熟悉业务,还得包揽打扫店堂、给老板和师傅盛饭、清涤夜壶;鱼肉荤腥,可望不可及,只供上位者享用。凡用餐,他最后上桌,却需风卷残云似的最先扒完,然后站立一厢收拾残局。我那堂兄寡言奋力,一个顶俩,深得老板赞许。之后的一日,老板独邀17岁的青壮“牛犊”去附近一家酒楼的雅间,取出一套丝绸中式服装,一双锃亮的牛皮鞋,令他去照镜穿戴。回返时,老板笑吟吟:“上下簇新,感觉怎么样?”“牛犊”直言:“你穿忒大,我穿正好!”边说边解衣扣。老板急忙按阻:“不不不,这一身都是你的!”“送我的?为啥?”老板一脸正色地告以“醒世明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满师了。这三年,你熟悉了所有店务,帮我扩了店。不过,那花去的钱,也不是我的,是顾客送上门的!”接着,又比划桌上的佳肴,“你以后一直这么干,就不愁这么吃穿了!”

返回路上,老板心细如发地叮咛:明天有两个小同乡报到,你是先生了,衣着要光鲜,但别摆出人上人的架子!

好一番鲜活的“衣食父母”的耳提面命!那一幕,堂兄直到垂老还刻骨铭心。“廿年媳妇熬成婆”,我那青涩的老哥,循此生意经的教诲,日后也频频开店设号了。如今,我躬逢其盛时启封这一密档,让他的后人听了,难道只是新鲜和动容?

二曰:团队的凝聚。

1951年底,为打击偷税漏税,政府按纳税实况把商铺细分为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半守法户、严重违法户、完全违法户五类。

诸多劣迹斑斑经商者惶惶不可终日,而闸北一家甬籍大油酱店老板却安之若素。他通知全店员工,晚上有“大事相商”。华灯齐上,全店大门紧闭,员工济济一圆桌。是时,老板抱出一皮箱,掀开,倾倒,哗——满桌撒下现金、银元、小黄鱼!大家面面相觑时,老板拱拳一周,开诚布公:“我开店十多年,不剋斤两,不以次充好,不欠债务工资、没有靠山,但说到纳税,哪有这么清白,现在谁也查不清了。看,摊在桌上的是解放以来本店积下的钱,有账可查,其中该有漏交的税款。现在,留些周转备用金,其余我按人头均分,这些钱和我的一份,我自罚不计。从此,听人民政府的,大家监督我!”说完,让店经理真金白银当面“理财”。

孔子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那个老板脑洞大开,独创救赎之法。不少商家精明却不聪明,不善审时度势,缺失信用担当,吝于付出却敏于逃逸:你两手都去捂钱袋,岂能活出自我?

不久,全市首批“守法户”一类证照核发到店,全店上下犹如状元及第、将帅凯旋,金框披红,高悬店堂中央,员工笑傲,同行钦羡,顾客盈门!

三曰:恋栈的回头客。

生意经的艺术精髓还在于拥有众多回头客。18年前,我家装修新宅。我们夫妇俩均已退休,天天到“工地”,饿了就近凑合。我们常去一家“袖珍”小店,老板娘见我勾选的菜,竟凝眉摇头:“你们二老吃这些,太多太腻了。”她不理会我的催促,冷不丁地问:“你们血糖怎么样?”我不耐烦地表示高。“那更不行!”她指指菜名:“干烧鳜鱼、烤鸡腿都用浓糖,我妈也是血糖高,我不让她吃。”她转身捧出另一本菜单,推荐清蒸带鱼、苦瓜冬菜、番茄蛋汤,“不够的话,我再上,不浪费!”这一餐,从嘴到心都惬意。又一次,我俩遇雨路过她的店,她从里面看见了,急忙持伞追上来:“这把大,店里还有,不忙着还。”

商家流行语说:下次不来是你错。的确,回头客才是商家不竭的钱源和“素养”的比拼。自此,我俩整个装修期间每日“打卡”,以后凡聚必届,直到小店被收购。

把自己的思想纳入别人的脑袋,这是老师的擅长;将别人的金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那是老板的专攻。谁若能把两者融为一体,那他的“生意经”至少念到了博士后!

生意经的高招不尽。在经济学里,每一件事都和另一件事有关联。所以,入行念“经”者不难,化境至精者实稀。我虽从未涉足,但凭着耳闻身受,觉得要练就无往不胜的内功,得听大诗人陆游先生的:功夫在诗外——业的勤勉,机的掌控,情的投入!(黄柏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