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笑得长寿自立更健康 ——94岁老人爱笑、爱动、爱生活

□记者李鹏文/图

秋日下午的阳光斜照进未央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透过窗子撒在沙发旁,94岁的王月萍老人悠闲地绣着十字绣。看到有人来访,她收起手里的活,坐到轮椅上,两只脚快速交替向前,来给客人开门。

老太太满头华发,精神矍铄,虽然耳朵不太好,但能心领神会其他人要表达的意思。一下午的聊天,王月萍老人笑容不断,说到特别高兴处,前仰后合笑出声来。

乐观是长寿秘方

1931年,“9·18”事变爆发,那时王月萍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家住沈阳北大营旁。母亲意识到危险的到来,带着她们几个孩子,寻找在北京工作的父亲。

在北京,王月萍上了学堂,随后进入小学,学习中也了解了当时的国情,成为一名有志爱国少年。在随后的日子里,王月萍随着父母辗转过全国多个地方。

“那时候从北平到上海、南京、长沙……直到后来逃跑时与家人走散。”王月萍回忆,离开南京不久,就爆发了“南京大屠杀”,后来她跟随着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一直迁移到了四川。

在这些回忆中,王月萍老人总是能想到很多快乐的事。“小时候,我跟着大点的孩子去玩,那些孩子偷了园子里的桃子都塞进我的衣服里,后来他们都翻墙跑了,园主就逮住我一个。”王月萍说着笑出声来,“后来逃亡途中,我与家人走散了,那时我12岁,我就帮别人提东西干活,讨点吃的。有次一个好心人给我一个鸡蛋,磕开发现是个双黄蛋,那人就说我必有后福。”

坚持运动生活自理

日本侵略中国后,都叫我们是“东亚病夫”,后来跟随着国立东北中山中学来到四川,学校特别重视体育教育,我们也誓不做“亡国奴”。学校后面有个叫大高洞的天然水塘,我们都在里面游泳锻炼。

王月萍说,多年来她都坚持体育锻炼,退休后还跑步、游泳。“后来我还带着儿媳妇、孙子跑步,从西后地出发,经文艺路再回到南门,如今身体还算强健,这都得益于对体育的喜爱。”

现在王月萍老人虽然腿脚不变,但仍坚持生活自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照看她的护工阿姨都对此佩服不已。

家乡饭最好吃

“逃亡的那一年,我算是吃‘千家饭’长大,能吃饱就很满足了。”王月萍老人说,1988年她终于找到了她的父母,那时他们和自己的妹妹已经定居美国。她便到美国与他们生活了一段时间。

“在美国也吃了西餐,但还是觉得中国饭对胃口。面包软绵绵的,总感觉吃不饱。”王月萍老人笑着说,我从国内给他们带去的火晶柿子、杠子馍都被“一抢而空”。妹妹拿刀把杠子馍切成几片送给当地华人朋友,大家都赞不绝口。

1998年,王月萍老人从美国回到中国生活,再次吃到西安的美食让她激动不已。如今老人饭量还不错,自己也时常加一些核桃粉、肉松等配餐,均衡营养。谈起长寿秘诀,她说就是心情愉快、好好吃饭、坚持运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