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尊重传统文化 铸造中国品格

编者按: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对“中国品格”做出了深刻的阐述,以顾明远教授为顾问的《中国品格》丛书以“中国品格”为抓手,通过经典诵读、品格故事、品格传承等方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品格”的培养。

楼宇烈教授

《中国的品格》首先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阐释,尤其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之争,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一个国家的文化正是一种品格的体现。只有有了自己的特有文化,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久远的痕迹,不会因历史的更替而消逝。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品格,存在不同的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文化就必须趋于一致,我们需要选择性的吸收,正如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我们要发展属于自己的文化,如果丧失主体意识,只会沦为其他文化的附庸,从而丧失自己的品格。经济的全球化,不代表着文化的全球化,我们要保护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让它呈现出它的世界意义。其前提就是要树立我们的文化主体意识,文化是历史的载体,语言文字又是文化的载体,我们要传承保护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

顾明远教授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在研究春秋战国历史的时候总结到“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灭其史就是灭掉它的文化,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文化,这个国家还会存在吗?可见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在当前不可阻挡的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主体意识是一个前提,有了文化主体意识才能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否则就会被其它文化侵蚀,丧失本源。一些年轻人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很容易被西方文化冲击,丧失主体意识,对西方文化产生盲目崇拜。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儒、释、道三种思想,三玄、四书、五经,作为中国的根本性典籍,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礼乐教化更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从源头性典籍入手,才能慢慢地对中国本有的文化精神有一个重新的体悟和认识。我们的爱国教育首先要让年轻人认同我们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我们要不带偏见的读懂中国文化,才能认清历史文化传统,明晰人文精神的价值所在。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从根本学习出发,礼乐教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要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思维去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所在。

《中国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的品格》一书虽并为讲述何为中国的品格,但阅读全书后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的品格就蕴含在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中,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就会铸就什么样的品格,人文精神就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品格。本文转自:一个volunteer的博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