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万年历|秋风尽,万物藏,始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立冬过后,天明显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显得更加重要。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立冬踩着厚厚的落叶,披着清澈高远的蓝天,伴着纷乱的微寒,粉墨登场了。

今日立冬,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悄然而至。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从立冬之日起,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再过五日,气温降到零度,土地表层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了大蛤,而海市蜃楼便是大蛤吐气而成。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的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准备。

立冬习俗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补冬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立冬这天,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吃羊肉

羊肉性甘,大热,属火,能补元助阳,治疗体虚瘦弱,可御寒益气,安心止惊,有极高的营养作用。

送寒衣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古人云“视死如生”,立冬也是为祖先们准备寒衣、祭祀扫墓的时候。

冬泳

在我国多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立冬养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冬之后,养生的重点就在于“藏”,适当进补,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

1、情志宜平和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2、起居重防寒

养生保健的原则是早睡晚起、避寒保暖、空气清新。

在冬季,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尤为重要,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3、运动易舒缓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待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

4、饮食营养均衡

俗语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可以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此外,也要多吃蔬菜,适当增加,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还可多吃鸡、甲鱼、羊肉、桂圆、木耳等食品。

51万年历·生活小贴士

女性补气血:水煮花生米

气血亏虚似乎和女人更“亲密”。由于气血的消耗往往是造成女性气血亏损的原因,所以造血的原材料——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女人补血最要补铁。

花生米是补气血的“良药”,尤其是在女性经期过后,需要补充流失掉的铁。最好是用水煮,补阴作用尤佳。

男人补气血:清炖牛肉

气血亏虚也经常会找上男人,尤其是现代男性承受的压力巨大,很容易出现气血暗耗。相对于女人,男人气虚更多一些。

男性活动量大,新陈代谢快,因此可以多吃一些肉类来进补,羊肉偏燥,牛肉更好。

除风祛湿缓解关节疼痛:韭菜炒黄鳝

韭菜自古就有“蔬菜之荤”的美称,冬天食用不仅可以除风祛湿,对关节疼痛也有缓解作用。中医认为,黄鳝是温性食物,可补肝肾、益气血、强筋骨,但火气重的人不宜多吃。

手脚冰冷:红枣芝麻粥

立冬后天气更冷,肾气不足的人会感觉手脚冰冷。喝红枣黑芝麻粥,能迅速温暖身体,也有助于体内微循环,尤其适合手脚冰凉或便秘者。

另外,红枣中的芦丁可软化血管,黑芝麻不仅能补肾、滋养肌肤,护发的效果也不错。血脂高的人还可加点荞麦或燕麦等粗粮一起熬粥。

补脾益气:羊肉萝卜汤

寒风起,羊肉肥,立冬进补,羊肉是首选。羊肉有补脾益气的功效,而萝卜是凉性食物,与羊肉搭配,堪称冬日进补绝配。但痛风患者不要多吃。

立冬后,供暖前,正是流感大行其道之时。51万年历提醒您:“藏”好身体,补足气血,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抵御流感侵袭!

想要获取更多健康养生资讯,赶紧扫描二维码下载吧!或者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51万年历,更多精彩等着你!

白昼短了,寒风起了,叶子落了,还没来得及好好的感受秋天,冬天就要来了。秋收冬藏,立冬之日,不必感叹天地苍茫与萧瑟,冬天可远离俗世喧嚣,安享悠闲。

冬之凌雪傲霜,来年萌发春之明媚,绽放夏之明艳,收获秋之静美。四季轮回,周而复始。一岁一枯荣,岁岁又年年。

冬并不是终结,而是孕育种子的季节,它们养精蓄锐,为春的到来跃跃欲试。落叶黄,寒风狂,立冬时节又登场;花带露,月如霜,一天更比一天凉。

冬天到了了,你准备好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