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新华三的理解与担当

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有一个行业贯穿了文明的从始至终,这就是教育。

不过有意思的是,教育行业在非信息化的年代,传承几千年,都没有发生在基本模式上的变革。直到信息技术出现之后,教育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无论是互联网催生的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还是传统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诞生的电化教室,智慧课堂,都不再局限于教师与学生的单边沟通,让教育的模式得到多元化,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此举必然会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的建设,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信息化2.0,让信息化成为生产要素

实际上,过去教育信息化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学校传授知识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引发了教育行业的变革。

简单的说,教育信息化1.0时代发展的特征是“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而在2.0时代,需要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技术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换言之,技术不能只是作为教育的辅助工具而要成为新的生产力。

如新华三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教育系统部总监徐继恒所说,“教育信息化2.0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正的让信息化的手段,成为教育的生产要素之一。”

的确,教育信息化1.0时代的IT建设更注重硬件和设备的普及。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技术、软件、硬件、平台将不再是主要障碍,相反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问题将更加凸显。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应用为中心的转变,这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特征。

教育信息化2.0的对技术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软件和硬件,而是建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新的技术能力上。在此过程中,技术将成为教育行业的创新元素,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会催生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模式和案例。

在11月8日的第十八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徐继恒指出,新华三已通过技术方案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智慧化和决策管理智慧化的全面支撑,即已完成从基础设施保障到教育“行为”辅助,再到教育“大脑”辅助的教育信息化2.0整体部署与前沿实践。

那么,在新华三看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应该有哪些趋势和挑战?

以应用为驱动,推动技术融合

“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信息化2.0,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以应用为驱动。”徐继恒说。新华三作为一家长期为教育行业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教育信息化2.0这种应用驱动的变化本身,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知道,以前新华三的工作主要在网络基础设施层面,所以如何让这些基础设施更好的和应用耦合,也是这两年,新华三所做的一个最重要的工作:从顶层设计为出发点,重新树立整体以应用为切入的解决方案。

徐继恒表示,“以K12为例,我们在思考的问题变成了:如何保证合理的评估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学生的抑郁症,学生是否偏科,老师的教学质量,我们都希望通过一个智慧教室的完整解决方案,把所有信息化的触角,深入到整个教育教学的环境,深入到学生上课、老师教学的环境,因此就有了整体智慧教室解决方案。”

很显然,智慧教室解决方案就是将教室所有的流程数字化,通过这些数据的汇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分析出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学生学习环境可能存在的危险,学生的健康,以及还有老师的教学质量等等。然后,这些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最终推送给教育局等主管部门,进行整体性的优化,甚至可以对于家长的同步,给培训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不难发现,在将整个教室的流程数字化的过程中,决定教育能力和质量的因素变成了可以量化的数据,而通过数据驱动,最终得到了教育的“智慧化”,这是新华三从智慧教育的落地当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徐继恒坦言,实现整体智慧教室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没有一家厂商能够实现所有产品的整合。“比如除了正常教室该有的网络支撑以外,还需要有投影仪,录播设备,电子白板,甚至是物联网技术,所以每个教室的网关设备除了有网络连接的功能,还可以连接很多的不同接口的数字设备,同时前端还要内置简单的存储和计算功能,能够处理一些资源或者重要的数据。”

的确,在学校层通过智慧教室的改造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获取整个教育教学环境的完整数据,在学校和教育局之间,建立了一个大数据分析系统,做到以完整的数据链去支撑应用的落地。

我们知道,新华三一直是一家技术密集型的公司,但教育信息化2.0要从应用的视角为出发点,所以对新华三来说,方案耦合技术就非常重要。对此,徐继恒表示,“我们原来的基础方向还要持续的投入,但是很多解决方案层面的工作,还是要以方案和集成的角度出发。所以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坚持技术研发,另外一方面要做解决方案耦合类的厂商。”

通过丰富的智慧教育应用,新华三能实现教育教学“行为”的智慧化支撑,提升一线教学、师生互动、家校互动、人才培养与校园安全管理的效率与智能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华三则以云数融合的数据中心与多网合一的融合网络等,保障教育信息化2.0顺利推进。

云上教育,新华三的实践与担当

在实际的案例落地当中,新华三也发现教育行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徐继恒发现,客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需求,这两年也在发生跃迁,之前只是关注产品稳不稳定,现在从应用角度来看,客户更关注新华三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所以从客户的角度来讲,新华三也必须要做转型,做整体方案的供应商,以应用为驱动。

如今,对于教育信息化2.0,新华三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做基础硬件平台,而是以应用为驱动。普教有智慧教室,高教有校园云,其主要工作就是希望将学校的整体运营维护能放到行业云上来。具体来说有三种不同的云。

第一,是科研云,即将科研的资源放到云上,因为每个学校如果是相关的研究室要购买各种各样的硬件资源,其实成本很高,包括创建双一流等投入都非常大,而将科研的器材涉及到的网络运算资源部署在云端则可以节约成本,这就是科研云。

第二,是大学内部的私有云服务,比如新华三为清华大学搭建的学校私有云下的公有云,是清华大学面向学生和老师提供的类似于网盘一样的空间,为所有的学生和老师,每人分配一到两个T的空间,以方便师生存储和使用。

第三,是无边界大学,这是新华三要跟学校的研发研究的强项化产业相结合,有点像美国斯坦福他周边的产业孵化。以前大学的新校区建设往往是外迁,现在不是这样,必须配套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比如合肥的中科大,他的新校区周围其实就是一个高新区域,通过周边生态来孵化产业。

而从生态的角度,有别于竞争对手的被集成策略,新华三提出了主动集成以及助力集成的策略。深入到客户的业务中去,不仅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与生态伙伴携手,协助客户进行整体方案转化。新华三这两年一直在构造教育信息化2.0的生态链。从重集成和主动集成的角度出发,主动的帮客户解决问题。

比如四川资阳雁江区,紫光软件、新华三共同创新的商业模式,迅速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弯道超车,教育面貌得以彻底改观。而在青岛,通过携手新华三整体规划与建设教育云数据中心、青岛教育E平台、高带宽城域网与贯穿市、县、区与校的应用终端建设,从云、台、管、端四个领域为青岛教育信息化打造了坚实的应用核心架构。

在看来徐继恒,教育行业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均衡的行业,偏远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新华三无论是对待高教、普教还是远教市场,都是怀着一种使命感,用科技的力量去弥补教育水平的落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