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不尽,二月河

二月河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岩》开机仪式上讲话(2004年10月18日摄)。 (新华社发)

作家二月河于12月15日凌晨于北京病逝,享年73岁。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1945年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他创作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煌煌12卷,500多万字,被誉传世经典,获得国内外诸多奖项,多年列畅销书排行榜首,被海内外读者熟知。

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既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页,其蕴含的历史反思与现实观照,也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二月河是谜面,凌解放是谜底

73年前,二月河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为庆祝家乡获得解放,父亲为他起名“凌解放”,与“临解放”谐音,带有盼望和迎接解放的意思。

3岁时,他随同都是老八路的父母,过黄河南下,几经辗转,最终在河南南阳定居。

对于黄河,二月河有着非一般的感情,他曾说:“我就是太阳渡的孩子,就是黄河的儿子。”

二月的黄河正是凌汛,冰凌解放,万排齐发向东一泻而去,暗含了他的本名“凌解放”这便是“二月河”笔名之由来。

由此始,他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

他解释说,自己的原名和笔名本身就是一个谜语,二月河是谜面,凌解放是谜底。

二月河的人生更是一道传奇的谜面。他直到21岁才高中毕业。毕业后,一头扎进军营10年。转业后,研究“红学”。将近40岁转向历史小说创作,写就风靡海内外的“落霞三部曲”。

没上过大学,却成为博士生导师;没学过写作,却成为作家领军人物。

二月河多次讲过,没有“真理标准大讨论”,他不可能创作出崭新的康熙、雍正、乾隆形象。

“我的"二月河"的含义,就是改革的春风化冰,咆哮的春水一浑而东的那种壮丽景观。”

这便是二月河人生谜面的谜底。

以社会小说写历史小说

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创作界,有两个人是以历史小说的写作为人称道。一位是写成《李自成》的姚雪垠,另一位便是二月河。

任何历史小说、历史剧,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这在文学史上有广泛讨论。学者郭沫若曾指出,历史剧创作不等同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讲求实事求是,而历史剧创作是实事求似。历史学家吴晗指出,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学者王子野也认为“写作的时候却不应忘记自己的职业是剧作家,不是历史家,应当像所有艺术家一样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去利用历史素材,不能像历史家写历史教科书那样去利用它”。

虽然几位前辈学人对于历史剧应该多大程度尊重历史有些分歧,但他们一致认同,历史剧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和历史研究,它不必“无一字无出处”。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

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基本上延续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观照现实”的思路。在接受采访时,他这样说:“我不是按纯历史小说来写的,我是按照社会小说来写的,以历史为依托看社会生活,即使如此,也要讲究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因为那里面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要的历史时间都是真实的。”

在对待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时,二月河尽量保证其历史真实性,严格按照正史进行书写与描绘。诸如《康熙大帝》中的智斗鳌拜集团,平定“三藩”之乱,东收台湾、西平噶尔丹的斗争;《雍正皇帝》中的九王夺嫡、摊丁入亩制度、士民一体当差、西南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都是有史可查的重大事件,这些容不得随意编造。

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二月河的创新性在于,他对于历史逻辑的全新构造。比如虽然都是九王夺嫡,但历史作家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关键在于你的解读是否合乎逻辑,是否符合艺术真实。二月河在阅读历史、研究历史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文学想象,重建了新的逻辑关系,重建了新的帝王形象。比如对雍正的形象全新改写,以及在这一改写过程中寄寓现实诉求,实现从历史小说到社会小说的转变。

而在“小事”上,二月河则充分运用通俗文学的手法,利用虚构和杜撰,弥补历史的单薄,让整个小说充满趣味性和可读性。比如“落霞系列”描写了大量勾栏瓦肆、奇门遁甲、妖道鬼神、麻衣神相、拆字打卦、三教九流、青楼红粉、才子佳人以及宫廷秘闻等方面的内容,为历史叙事的雅俗共赏作了卓有成效的成功尝试。

二月河笔下的帝王形象以正面为主,他们都是雄心壮志的改革者。二月河说:“我用三个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是否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是否对发展当时的生产力、改善民生有贡献,是否对当时的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有贡献。”(本版编辑整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