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两个世界的摆渡人

19岁从福建民政学校殡葬专业毕业后,吴津娜就成了一名入殓师。为过世的人沐浴,更衣,整理仪容,是她的工作。如今,已经到了第十四个年头。点上一炷香,鞠三个躬,入殓师的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在中国,成为一名入殓师似乎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入殓师这个职业,也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真实的入殓师生活并不如电影中那么理想,很多人对于这个工作有“晦气”的刻板印象,入殓师们也承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压力。吴津娜说,除去周围的人不理解的压力之外,自己也要克服面对一定的恐惧。曾经也有的很多非正常死亡的遗体需要他们来进行整容,甚至有的已经变成了碎块,需要她们一点点拼接起来。在夏天的时候,遗体会加速腐败,有时候房间里会充满难闻的气味,但是,入殓师仍然要为逝者恢复遗容,沐浴,更衣,不能有丝毫懈怠。

和生者的沐浴不同,逝者的沐浴更加考验技术,除去身体清洁、指甲打磨、洗发吹发、面膜保湿,更多的,是让逝者面容尽量恢复到生前的状态。而有的病人,在生前有创伤,就需要入殓师们进行缝合、整容、消毒,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

入殓师会对头部沐浴特别注重,逝者的新陈代谢已经停止,头发会很松。为了避免洗完之后脱发,洗头时需要用一些比较轻柔的手法,但是一定是要把发根洗干净。而人在过世时因为肌肉紧张的问题,有时候整个眉头会皱在一起,吴津娜也会用温水来软化组织,敷上温毛巾,然后再贴上专用的保湿面膜,让逝者的皮肤恢复光滑度。

一间屋子,便是两个世界,这间屋子中的生死离别,已经太多,逝者已去,生者落泪,情绪失控是常有的事情。吴津娜说她自己是在这个环节上的摆渡人,帮家属们进行一些他们没办法做又想做的事情而已。

12岁那年,吴津娜的一位至亲因为交通事故离开人世,由于车祸给逝者容貌造成了巨大创伤,家人没有让吴津娜和至亲做最后告别,这也成了她一直以来的遗憾。15岁,吴津娜报考了中专殡葬专业,用自己的双手搭建起生者和逝者最后一面的桥梁。十几年来,无数经过故人沐浴观礼的家庭,理解了吴津娜工作的意义。

“有时候因为某一个举动,或者聊天,就触动了自己本身的情绪,感同身受,掉眼泪也是经常会发生。人呐,真的都是会有情感的,不管你有多么坚定的心。” 吴津娜说。

在日本时,吴津娜来到一个家庭,逝者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因为生前的疾病,导致腹部肿胀,需要排出体液,进行消毒等操作。她发现一个和逝者躺在一起的小孩,小孩只有两三岁,还不能理解死亡的概念,以为妈妈只是睡去了。吴津娜和小孩沟通,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在入殓过程中也请小孩帮忙一起完成工作。小孩最后说,妈妈最喜欢穿裙子,但是因为生病时期,腹部一直肿胀,没法穿进去,而今天,通过吴津娜的努力,她终于能圆自己的梦,穿上自己喜欢的裙子了。这一次工作,也成了吴津娜终生难忘的经历。

虽是全面沐浴净身,但在两条毛巾的交替覆盖下,并不暴露逝者的遗体。着重清洗的每个部位,也有不同的意义。对手部、脚部、或者肩膀会进行特别的清洁,其实是有意义的。吴津娜说她们认为脚是顶天立地,一定要清理干净,而清理肩膀,则是希望他在过世后,卸下所有生前的重担。

一个小时过去,故人沐浴已经接近尾声。吴津娜拿出粉底和唇膏,开始为逝者化妆,让脸色红润看起来更自然。

今天这次沐浴,是吴津娜两万多次经历中的一次,整个过程,却丝毫没有懈怠。入殓师这个职业在中国正渐渐被人们所理解,吴津娜说,自己的团队也吸收了更多新鲜血液,现在整个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其中包括她的众多师弟师妹。今年,也有一名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加入了进来。“他是学计算机的”,吴津娜说:“现在我们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可以加入进来。”

吴津娜说,通过这样的洗礼仪式,希望能够让健在的人对于人生会有一次新的思考。死亡,不见得是人生的终点站,它也许是人生的另外一次重生。

死亡,不只是恐惧的东西。送别,也并不是只有泪水。入殓,既是生者的最后道别,也是逝者的洒脱上路。生死之间,皆是肃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耿博阳 吕心泉 编辑:范燕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