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来江西乡镇的温州理发妹,现在过得还好吗

就我生活的偏僻乡村而言,改革的春风始于分田包产到户,而开放的春风则见于集镇上的温州理发妹。那时的温州理发妹,给人们的感觉,是颇为新潮,也有一些暧昧在其中。说起当年的温州理发妹,不知她们,现在安好否?

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一眼望不到边。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与我们的庸常生活,总是疏远隔膜。

风起于青萍之末。作为升斗小民,从身边的人和事,感受到的改革开放,虽然细微,却很真切,也颇有温情。

说起理发,应该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只是,在我的家乡,以前的理发师傅,都是男性。有意思的是,别看现在女性特别重视发型,在40年前,女性虽然也较之于男性,发型的花样更多,有刘海、辫子、马尾巴束发、披肩发、齐脖发等等,但女性对于头发的打理,却不会去找专业的理发师傅理发的,女性的头发,都是自己对着镜子剪一下,或是相互帮忙剪。

到了1980年代,情况慢慢在起变化。对于理发,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集镇上来了温州理发妹,开起了温州发廊。

现在想起来,那时集镇上的温州发廊,也颇为简陋,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理发店门面而已。不同的是,温州理发妹,温州发廊,确实让人们感受到了开放的气息。

女性理发,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颇为新鲜。温州理发妹,是外地人,他们是讲普通话的,而且是当时新潮的带有港台腔调的普通话。在当时,不要说乡民之间是讲当地方言土话,老师上课除了语文老师带读课文是普通话,一般都是讲方言土话的。听到温州理发妹讲普通话,人们也觉得新鲜。

更让人感觉到不一样的地方,是温州理发妹的手艺与本地理发师傅的手艺不一样。“虽是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师傅也是要讲究手艺水平的。本地理发师傅,剪头发重在平整,更看重的剃胡须的功夫。而温州理发妹,剪的功夫一般,特别是剃的功夫更差,她们的水平表现在,能够剪出新潮的发型来。当时,温州发廊最大的特色,就是挂一排港台明星的头像,供人们挑选其中的发型。

温州发廊,使用洗发水、电吹风和摩丝发胶,在那时的乡镇,都是新鲜事物,让人感到好奇。

总之,温州发廊,确实给乡镇带来了一股开放的春风。

因为温州发廊的新潮,因此受到青轻人的欢迎,中老年人一般是不光顾的。

温州发廊显得暧昧之处,是温州理发妹的开放。理发时,难免要有肌肤接触,理发妹给男青年理发,就容易触发人们的联想。而且,一些男青年,确实喜欢到温州发廊理发,也有不少男青年要不咸不淡地与温州理发妹搭讪,不理发也要找些机会到温州发廊里坐一坐。也有些心怀不轨者,对温州理发妹进行各种骚扰。在不少乡民眼里,温州发廊就与色情卖淫联系起来,将温州发廊视之为“挂羊头卖狗肉”之地。

温州发廊里的理发妹,因为理发接触到发廊当地的青年,谈起恋爱来,确实有其人其事,后来嫁给当地青年的也有,但比较少。

应该说,温州比起我们江西来,确实开放更早。当时高考改革已实行多年,这些温州的年轻理发妹,看起来很新潮,应该都是没有读过多少书,她们到江西闯荡谋生,思想上应该比江西人更解放,但也更现实。

到了1990年代初,这一批温州理发妹,就渐渐离开,在家乡的视野之中消失了。

或许,是家乡的一些女青年逐渐仿效,也到处开起了发廊,温州理发妹不再具有优势。或许,那时的温州经济已经发展起来,理发妹回到温州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或许,她们外出闯荡多年之后,也确实需要回到温州嫁人在家了。

总之,温州理发妹,远道而来江西的偏僻乡镇开发廊,只有几年时间,在那个改革开放初兴的1980年代,确实是我家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相信很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会在心中留有温州理发妹的印象。想来,这些温州理发妹,她们心中有会留有这段生活的回忆,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许也时不时会涌上心头。

当年,那些引领开放风气的温州理发妹,有些理发妹因为开发廊的原因而嫁到了江西,大部分理发妹后来都离开了江西。

当年的温州理发妹,现在过得还好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