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法落地产品,这家全彩夜视技术AI创业公司进入安防、车载等领域

记者 | 徐诗琪

编辑 |

如何从算法走向产品,过往许多AI公司都陷于这个问题。一家成立五年、商业化一年的深圳创业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日,深圳深知未来智能有限公司(下称“深知未来”)举行技术发布会,对外介绍了其知影AI ISP全彩夜视技术,并接受媒体采访。

深知未来成立于2017年10月,目前约有百人规模。创始团队是腾讯出身,联合创始人兼CEO张齐宁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曾任职于华为与腾讯,在腾讯创新中心、腾讯研究院、IEG等多个部门历任研发、策划和管理职务;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CTO郭奇锋曾任腾讯SOSO搜索系统架构师、百度商务搜索部基础检索组技术负责人、小米MIUI 9多个人工智能项目技术负责人。

截至目前,公司获得4轮融资,分别为2018年12月的种子轮,资方为南岭投资;2020年11月获天使轮,资方包括新势能基金、达晨财智等;2021年3月获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领投方为梅花创投;2021年12月获数千万元A轮,领投方为达晨财智。

公司专攻夜视成像方面的AI技术,目前有夜视机芯、无人机载荷等模组产品,也有夜视云机、球机、相机等完整产品,主要面向B端客户。据介绍,公司此次发的自主研发的知影AI ISP技术,可将全彩成像照度要求从0.1Lux降低到0.001Lux。

Lux是光照度的度量单位,对人类来说,适宜阅读的照度约为500Lux,而人眼能感受色彩的照度底限为1Lux——相当于在全黑环境中点燃一根蜡烛,人眼可在烛光1米半径内看清其他物体颜色。0.1Lux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夜视相机可达到的极限,0.001Lux则相当于星光下的环境。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现场体验,深知未来的摄像机产品在极黑场景下,仍可清晰呈现物品色彩,有人物走动时也没有拖影现象。相较之下,其他市面上主流的监控摄像产品则存在颜色不鲜艳、曝光过度和拖影等现象。

主流的夜视技术有两种路线:一是热成像夜视,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热量转换为电信号,但只能呈现轮廓,无法呈现细节;二是微光夜视成像,其利用光学原理将微弱的光线和图像放大,增加亮度和对比度,但设备成本高,十分依赖进口光电器件。

深知未来走的是不同与上述二者的算法提升路线,按照CEO张齐宁的说法,这是技术“无人区”。张齐宁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AI夜视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实现全彩夜视的技术路径”,它具有全彩实时成像(而不是像修复旧电影那样的后期云端运算)、成本低、对场景适应力强等特点。

张齐宁介绍,公司在2018年成立初期就实现了极弱光全彩成像的突破,之后一直在寻找将技术应用于产品的机会。张齐宁解释道:“我们在商业化过程中发现,我们不止要把夜视这件事做好,对焦、防抖等等技术是需要相互配合的。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选择成为一家产品公司,通过产品了解最终用户。”

在商业落地场景方面,公司产品目前已应用到在海防、工业无人机、铁塔等B端场景,车载产品计划在今年底公布。公司技术也可应用于C端,例如提升消费级相机的夜视成像能力,不过张齐宁表示,由于早期技术成本较高,公司才选择了先从B端突破,未来公司将从芯片开始向C端产品进军。

深知未来去年开始探索将其知影AI ISP技术应用于芯片,预计明年可规模化量产。其特点是可“适应几乎所有场景”,且适应时间短(据称在两周内),成本较低,张齐宁预计市场价在10美金左右。他还表示,随着芯片推出,公司其他的成品价格也将继续下落,“比如我们去年只能做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产品,但今天(部分产品)可以到几千元。”不过在发布会上他并未透露各产品具体售价。

业务数据方面,张齐宁透露,“我们从去年6月开始商业化,到今年有500%以上的增长,到明年预计还有300%以上的增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