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9日是第16个国际档案日,6月9日至15日,海淀区档案馆围绕“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主题,在馆内组织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开展家庭档案实物展,向公众开放“档案见证奋进路永葆初心谱华章——海淀区建区70年发展历程”展、档案修复工作室、《海淀文萃》和《海淀特藏》主题展览室,开展查档体验活动等进一步向公众普及档案知识,提高全民档案意识。
家庭档案留住浓浓乡愁
家庭档案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缩影。6月9日,海淀区档案馆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一层的家庭档案实物展,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
“看到展出的家庭档案,好多都是我们小时候的回忆。”“看到了以前我们用的一些电器说明书,好多品牌都是我们那个年代才有的。”现场参观者说。
展览中,来自中国航空材料研究院谢淑敏老师带来了自己的家庭档案“传家宝”。在谢老师的家庭档案中,既能看到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足迹,成年人坚持向上的学习成果,还能看到带有时代特色的月票、自行车行驶证和粮食供应证,更能看到关系百姓生活的银行储蓄利率表和家电设备说明书,有着珍贵收藏价值的毛主席像章和纪念章……
“一份份家庭档案,是一份份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更是一份份留得住的浓浓乡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更应该对档案加以重视。”谢淑敏向记者说。
“家庭档案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内的成员,在从事家庭事务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记录并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考使用的各种资料,如日记、书信、照片、录像带等。可见,家庭档案记录了家庭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况,是对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补充,可以丰富完善国家的档案资源宝库。”区档案馆工作人员表示。
红色档案展现发展历程
6月9日至15日,区档案馆向公众开放了“档案见证奋进路永葆初心谱华章——海淀区建区70年发展历程”展览。展览利用多种载体的红色档案,带领参观者共同回忆在党的领导下,海淀区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前进的征途上,在打造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建设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展览精心挑选了文书、照片等多种载体档案,聚焦初心使命,按照‘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匠心筑梦’三个篇章进行规划,生动介绍了海淀区的发展历程。”区档案馆编研科科长李楠介绍。
与此同时,区档案馆还面向预约参观的区属机关单位,开放了档案修复工作室、《海淀文萃》和《海淀特藏》主题展览室。6月9日,在区档案馆的《海淀文萃》主题展览室,也有不少参观者前来。李楠介绍:“《海淀文萃》展以海淀区档案馆馆藏的图书资料为主要展示内容,包含区属单位立档单位的编研材料,特色的编研资料包括三山五园、中关村、海淀教育、海淀历史文化等几个板块。”
此外,区档案馆还邀请参观者到“八防”监控室、查档利用大厅、计算机房和档案智能库房等地点进行实地参观,近距离接触档案和档案工作,加深档案业务交流学习。
体验查档感受民生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区档案馆服务大厅面向群众开展还了查档体验活动。“近期,我们重新开放了近2万件民生档案,为百姓提供查询服务。比如大家办理汽车摇号时可能会需要父母的婚姻档案、退休时需要查招工档案计算工龄,都可以到档案馆服务大厅查询。”区档案馆利用科副科长王岚介绍。
同时,区档案馆工作人员还现场宣传档案利用知识,向查档群众讲解档案检索方法、查档手续、利用流程等内容。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微信视频等线上查询平台,以互动形式解答公众关注的问题,进一步传播档案文化,增强广大社会群众的档案意识。
“下一步,区档案馆将以国际档案日为契机,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社会作用,更好地为百姓提供更充分的民生档案查询服务,同时也为海淀经济社会发展,为海淀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作出应有贡献。”区档案馆副馆长张超表示。(记者 王艳洁)